第一千零四十章 铁路之功(2/6)
进入**。
大学士义托、礼部尚书翁叔平、吏部尚书徐桐是反对修铁路的主要人物,其他反对者所在多有,纷纷上疏,罗列“资敌”、“扰民”、“夺民生计”三大罪状进行谏阻。仁曦太后将反对折件交海军衙门及各地议奏。海军衙门及各地赞成修路的官员在纯亲王等人支持下奋起反击,逐条批驳;在这种情况下,仁曦太后充分肯定了修路决策,从而使旷日持久的铁路之争宣告结束。大乾朝廷肯定修路举措在具体线路上,拓展了津通路,并肯定了湖广总督张芝栋兴修芦汉路的计划。修筑铁路首在筹款、制轨。张芝栋统筹该路,以“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开工宜迟,竣工宜速”为指导,首先兴办大冶铁矿和汉阳铁厂,并修成28公里的大冶铁路以运矿石。当年芦汉路动工。与此同时,俄国开始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的消息传来。为抵制俄国,大乾朝廷立即决定修建关东铁路,派李绍泉为督办,在山海关设“北洋官铁路局”,从滦州境内之林西镇向东北延伸,现下已修至山海关外60余公里的中后所。该路与原有的津唐线衔接,长348公里。
在铁路对加强国防惠及工商的巨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后,修筑铁路的阻碍基本不存在了。但与此同时,列强在乾国周边国家加紧修造铁路,力图向乾国境内延伸。大乾朝廷被迫把修筑铁路作为抵制侵略、挽救危机的重要内容,力图独立发展铁路事业。
由于地处南北干线的芦汉路受到中外广泛重视。大乾朝廷不仅将它作为“富强兼资、势不可缓”的要政,而且开始筹划其南部粤汉铁路的兴办。大乾朝廷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准设铁路总公司,由盛宣怀督办,并决定铺设双轨。铁路总公司设立于上海,并在天津、汉口各设一分局。开办伊始,以部分官款为开办经费,同时请各地方官帮助招集商股,使之据有1300万两资本,又几经交涉于罗特希尔德银行借款1000万两,使铁路顺利动工,此后,该路从南北并举,于9087年大乾光旭十三年,日本明治二十年4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改名为京汉铁路。其间,还修筑了正太和汴洛路两条支路。同时粤汉铁路虽然耗资巨大,也得以顺利修成。
在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大乾朝廷修筑了天津至镇江、山西经河南至长江沿岸、九龙至广州、浦口至信阳、苏州经杭州至宁波五条铁路。为了统一事权,提高修筑效率,大乾朝廷于8月17日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统一对铁路的管理。在该局制定的矿务铁路章程中,将维护路权,提倡商办,引进洋股、洋款作为重要内容。它规定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零四十章 铁路之功〗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179/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