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皇族之斩(3/6)

感受总结为六个字:始惊,次醉,终狂!

美国的教育让岩仓使团印象深刻。他们发现这些洋人主要教孩子们科学技术,而这些在日本被视为“奇技淫巧”,士人贵族耻于研究,他们更推崇理学、茶道和禅宗。使团成员意识到,要想维新自强,首先要改革教育制度,扭转虚空文风,培养务实国民。

英国的工业让岩仓使团赞叹不已。英国人以贸易立国,首先极端重视贸易。其次立宪促进贸易。再次财政提升军力。最后军事保护贸易。经过如此循环,英国的实业越做越大,英吉利终成世界工厂,英伦三岛变身大英帝国,进而雄霸全球。岩仓使团成员认为,日英两国都是海岛小国,英国人可以做到的,日本人也一定可以做到!

德国的宪法让使团倾心仰慕。当时。德国统一不过三年,却迅速成为欧洲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不得不归功于德国模式。德国模式包括德国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也包括政府主导产业的经济模式。德国模式带来了德国速度,这速度令使团成员目眩神迷,他们了解到高速发展是可能的。他们觉得,日本应该学德国,而且必须学德国。因为,后发国家要想赶超先进国家,没有速度是不行的!

德国奇迹的缔造者俾斯麦更是成了岩仓使团的精神导师。这位“铁血宰相”教导日本人说:“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皆属表面现象。实际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强权即真理!”

强权即真理,这句话说到使团成员心坎里去了,日本不就是因为弱小才被洋人欺负吗!这次出访本来还有一个“修约”的外交使命。事情是这样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签订于安政五年7月,条约的有效期为14年,到明治五年7月该条约就到期了。《安政五国条约》在签定的时候便引发了极大的民怨,并导致签约大老井伊直弼在樱田门外被浪人刺杀。这也就足见这些条约极不得人心,领事裁判权让民众觉得司法不公,关税议定权又让政府很难收到税收,一方面收不到大宗关税,另一方面国内税也因之不足,因为日本本土的产业受进口货冲击很厉害。因此,当时的日本人做梦都想修改这些条约。在修约问题上,官民朝野是一致的,是以明治新政府因此才愿斥巨资派使团访问欧美。然而,岩仓使团在第一站美国就碰了钉子,到了欧洲更是一个钉子接着一个钉子。洋人根本就不跟日本人谈,一个不入流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跟世界霸主谈判呢。当使团意识到“弱国无外交”时,他们放弃了修约努力,他们把所有热情都放在了学习上,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向西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三十九章 皇族之斩〗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17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