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铁甲初遇(1/6)
想起首创人类水下作战纪录的“亨利”号潜艇的传奇经历,林逸青心中慨叹不已。
这艘潜艇因为试航时的事故不断,加上“同归于尽”的战绩,因而有了“水下棺材”的恶名,但林逸青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真是“水下棺材”的话,美国内战结束后,就不会还有人接着研究它,并且制造出多艘它的改进型号了!
据爱好历史的林逸青的了解,在发现“亨利”号的沉没位置后,当考古工作人员首先将潜艇内的遇难艇员的遗骸移走,然后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将遗骸所在的确切位置在电脑中进行标记时,发现每个船员仍坚守着各自的岗位。而且,遗留下的骨骼碎片也没有混合,在有些地方,骨架还倚在曲柄上。这表明他们都没动地方,没有任何逃生的意向,并不是被海水淹死的。
林逸青定了定神,上前来到了这艘和“亨利”号几乎一模一样依靠人力驱动的潜艇面前,仔细查看起来。
眼前的这艘潜艇和“亨利”号极其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样,这艘潜艇的体型更大一些,艇体更为修长坚固,抗沉性应该比“亨利”号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前后都装有方向舵,并且还加装了潜望镜和通气管。
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林逸青发现了潜艇上的轮架,证明这艘潜艇是有轮子的,可以在浅海平坦的海床上行进,这样的设置,可以让这艘潜艇避免搁浅,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设计。
林逸青来到舱门前,亲手打开了舱门。进到了潜艇的内部。
之所以看得这么仔细,是因为对于“亨利”号的沉没,他心里一直存有疑问。
如果潜艇内没有进水,那么“亨利”号在击沉“豪萨托内克”号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难道它的艇员们就是呼吸着剩余的空气。然后因缺氧而死去的吗?或许船员们就静静地呆在潜艇内,等着海潮将“亨利”号托出海面?
在强大的海浪和激流面前,他们再也无法回家,就这样他们因为缺氧一个接一个窒息而死。也许他们计算错了在海底能停留的时间,他们原本以为,能在海底坚持。比如说1小时,不过计算出了误差,所有人都在紧张和兴奋中等待,他们的肾上腺素开始上升,等到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时已经晚了。或许没有人注意空气不足,应该升上水面的问题。但因为无法亲历那段历史,所以林逸青也无法说清是什么情况。
可是,他记得考古工作者对其前舱门的探测向后人们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舱门的前端比观察窗高出一些,看起来像微微敞开一样。舱门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四章 铁甲初遇〗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17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