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二王密议(1/6)

到显凤五年,自己遭疑被逐出军机处。显凤十年八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郊外,显凤皇帝拒绝逃往热河,欲亲自率军出征,结果不幸坠马病倒,而在勤王之师于北京城下死伤惨重,洋人有意言和之际,特降谕旨,任命自己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督办和局”。自己临危受命,忍辱负重,签定了《北京条约》,重新跻身于朝廷权力中心,直至显凤皇帝病逝。

也可能是不放心自己吧,显凤皇帝遗命立太子承纯为皇太子,令承威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辅佐承纯,而做为近支亲王的自己反而不在顾命之列。

而在承威等人欲图全面控制朝政之时,自己以高超的谋略和果敢,与仁曦联手,发动了惊心动魄的辛酉政变并取得了胜利。

在辛酉政变以后的四年中,可以是宜欣一生最为辉煌的华彩乐章。他身兼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数职,实际上掌握了朝廷内外所有大权。宜欣那时改组军机,主持涉外事务,重用曾伯函等重臣开办洋务,使得国事重有起色,也就是在那时,仁曦太后赐给了自己这座宅子。

可后来盈满即亏,随着自己权势的增长,仁曦对自己的疑忌也越来越深。二人的关系恶化,是从她背地纵容日讲起注官蔡寿祺上书弹劾自己始。

那一次仁曦下令革去自己的一切差使。此举令满朝哗然,虽经朝中众王公大臣求情,恢复了自己的军机处、总理衙门职务。可她还是夺了自己的议政王名号。

那时他已经觉得自己“任事不能如初”。而后来自己弄出的诛杀仁曦的亲信太监海德盛事件。更加剧了仁曦太后对自己的忌恨。

如果不是林义哲想办法促成海外侨商报效修园,让他和仁曦的关系趋于缓和乃至重归于紧密,他以后的日子,真是无法想象。

即便如此,敬亲王也知道,他和仁曦之间,是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远的不,仁曦让自己的七弟纯亲王宜瑄主持海军衙门。加入到这“叔嫂共和”的局面当中,牵制自己的意图,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

毕竟,这“叔嫂共和”的局面,是从他开始的!

当年年轻的叔嫂联手夺得了政权,但在制度设计上却犯了难。

合法掌握着最高权力的,是当时年仅6岁的彤郅皇帝,他只是个孩子,本身就需要辅政者乃至摄政者。而合法掌握辅政权乃至摄政权的是承威等“顾命八大臣”,却已经被打倒。面对这种局面。叔嫂们创造性地进行了一场涉及根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四十六章 二王密议〗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17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