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章 十五块钱的乾隆官窑(2/3)
机头、旧家具…也有少量的古书古字画和瓷器…
看着附近摊主们的穿着,不仅仅有京城人,还有些还可能是京城附近的农民兄弟,赶个大早来的。
“这早市开的也太早了!”
张楠在心里吐槽——这里条件比沪上的“鬼市”烂多了,那边至少还有路灯照明,这边基本上是靠手电来照明。
还看到有几位抠门的摊主是点着火堆来照明——凌晨还有些凉,这是照明取暖两不误了!
潘家园为何这么早开市?
因为这会从和冀省到京城的长途车在潘家园有一站,大概是凌晨2点到,那些和冀省的摊贩坐这车到了这后,直接到潘家园卖货,这样就不用住店,能省一天旅馆的房钱。
这百来号摊贩中,京城人估计最多20来个,其它都是赶早过来的。
张楠知道京城古玩界“将来”有一句话:古玩城开得再好,是生意,只有潘家园,才是奇迹!
奇迹?
对!就是奇迹!
这会刚到地方的张楠,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是潘家园奇迹!
穿这样的主当然不会是来买自行车配件的——卖配件的摊贩没理会张楠,不过边上两位卖旧货的摊主就上心了。
“先生,雍正、乾隆官窑的碗和盘子,你看看?!”
两人一样着急,急于兜售。
“呵呵,别急,慢慢看,还早。”
张楠笑着说道,不过还是在一个摊位前蹲下身,不过没接对方手里递过来的一个盘子,而是自己掏出手电,拿起地摊上的一个碗瞧了起来。
张楠因为是在低头看货,没看到那两个摊主的表情:两人在互相挤眉弄眼——眼前这位虽然看着钱多,但显然不是“烧包”!
所谓“烧包”,顾名思义就是烧钱的主子,是文物贩子们对那些眼睛拙、信心足的淘宝者的“尊称”,京城本地人则多称此类为“棒槌”!
张楠当然不是烧包,而且他也不在乎那些文物贩子的态度:他今天一副有钱人的打扮,就是要给这里的摊主看,把那些原本不肯拿出来的东西都掏出来。
至于价钱,那就呵呵了…
“老板,你这几个碗怎么卖?”
乾隆矾红五蝠五桃小碗,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官窑款,使用痕迹几乎看不出来。张楠看着有9个,等一溜都看完了,应该是一套的货色。
“老板,这可是大开门的乾隆官窑款,一起走30一只,一共27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更新章节〖一百一十二章 十五块钱的乾隆官窑〗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3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