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黄金会走的(3/6)
前挖墓穴,而十几米的深坑不是单靠人多就能快速挖成的。
估计四五米深度到头,一般的蒙古墓葬也就两三米,加个一倍能算深坑错不了。
明人说掩盖墓葬痕迹是用万马踏平的办法,之后在母骆驼面前杀死小骆驼,一年后用母骆驼寻找葬地祭祀这些传说是瞎掰,我倒是认为极有可能是事实。
就是等母骆驼老死,就真是谁都找不到地方。
而且草原上的牧草一旦长成,老牧人都只能确定大概的位置,那会蒙古人盗墓最多就是挖有地面封土的大墓的水平。
在没有金属探测器同洛阳铲的情况下,要在一大片草原上发现棺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别说参与葬礼的人在仪式后估计都给派出几千公里之外去了。”
农博升说道这,张楠插话道:“元代墓葬我没见过,但在工地里见过晚一些的明代墓葬。
只要是渗水,但又不会常年积水的墓葬,别说棺椁,连人骨都烂没了。
这蒙元的大汗们连砖石的墓室都不造,早烂得渣都不会剩下。”
积水有时就是相当于隔绝了空气,因为墓穴里的水不同于流水或地表水,很多含氧量低的近乎于零。
查莉脑子一转,道:“哥,我记得书上说最好的楠木是金丝楠木,你的名也是从这里来的。
楠木能做木结构建筑里最好的梁,你单名一个楠字,说的是希望长辈们你能做国家的栋梁。”
张楠笑着道:“这都知道,谁告诉你的?”
姑娘家这些年的华夏文化没白学,她能说出这些门道很难得了。
“是姐夫闲聊的时候我问的,就是这名字什么意思,好奇,华夏人取名字和西方人的习惯差别很大。”
张楠是在美国生活了好几年,但他基本上保持者基本的华夏习惯,怎么着也不会变成香蕉人。
这身边的人是自觉、不自觉以他为中心在转,也都会去学习一些华夏的风格与文化。
就算不学,待的时间长了,这都很自然的就被感染了。
“嗯,长辈给起的,花了点心思。”
查莉一听,又问道:“不是说金丝楠木千年不腐嘛,怎么会烂光?”
张楠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对张洪富道:“老张,听说你对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专家?”
张洪富一听,微笑着对查里兹-塞隆道:“是这样,最好的金丝楠木确实可以做到千年而不朽,这除了楠木耐氧化,耐腐蚀的特性之外,还有一个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更新章节〖第1372章 黄金会走的〗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39/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