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6章 华夏翡翠大王(2/6)
附近那家“剡县银楼”就是这位铁军老板的产业,还是其产业中最不起眼的一处。
他有多少钱?
如今是93年,据张楠所知至少好几千万人民币,都是这位还不到35岁的年轻款爷实实在在靠自己的本事打拼出来的!
上辈子那会,铁军老板虽不是全华夏级别的顶级富豪,但二三十亿的产业还是有的,他的创业史在那会看来就是个不大不小的传奇。
至于现在,如果张楠没重生这一会,铁军老板就是剡县超级牛人,几乎都不用之一。
铁军老板同张楠是本家,剡县人,在行里被人称为“华夏翡翠大王”,“张铁军”的牌子在翡翠行业内不要太牛叉!
这位15岁开始就到铜匠铺学艺,近20年前“江湖人称小铜匠”,店铺就在张楠外婆家的公社所在大村的村口。
18岁学艺满师,这速度很了不得,当年可谓是铜匠学徒中的翘楚。
70年代后期开始,不单单店里守等生意,还走镇过村揽活的年轻张铜匠发现,到乡下淘宝的古董商突然冒出来不少,后来从周边县市都有不少人来收购“破旧”的东西,给的价格还不低。
那些人还老问他有没有老银首饰、银元、老金戒指啥的出售。
这些事触动了张铁军的神经,那时候的铜匠也兼带加工金银,比如袁大头化掉打成手镯,偶尔甚至还有加工金首饰的活,算是半个行里人。
“老百姓随意将银元加工成首饰,那些人为什么要买银元
那些破烂难道很值钱?”
没人会解答他心中的疑问,这位脑子灵活,没人教,那就自己想办法搞明白。
县城里的情况没法完全解答他的疑问,十 岁的张铁军干脆抽时间买了张车票,到会稽城里探探行情、了解内勤。
不看不知道、不探不清楚,在城里一圈下来,搞明白原来乡下的那些“破旧货”到了会稽的古董商人手里,卖出的价格比收购价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都有!
年轻有闯劲,张铁军干脆搁下了自个初创的铜匠铺,干起了旧器收购生意。
农民家里的玉镯、老贵金属手镯、头簮、佛珠、耳环、戒指、玉片都成了张铁军的收购物。
这一干,就是整整8年!
70年代末直到80年代中期,普遍意义上而言,倒腾什么古玩最赚钱?
不是张楠在桂省几十、上百斤收购的银元,更不是瓷器,而是老玉器、旧翡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更新章节〖第1596章 华夏翡翠大王〗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39/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