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官印(5/6)
清楚。
“我去清理一下。”
听陈江华这么说,张楠把印章递给他,“有工具?”
“有个镊子、牙签的就行,小工具包我带着。”
说完就走,这研究员就是敬业,到哪都带着自个的吃饭家伙。
清理铜锈是个细活,张楠也不去打扰,还呆在阳光甲板看着。
时间不长,也就半个多小时,陈江华就出来了,看着表情应该心情不错。
张楠接过印章一看:他并没有把所有绿锈去掉,而是将文字线条都清理了出来,还没有伤到印章材质本体。
练过的!
印台钮右侧刻镌刻着:“东路蒙古侍卫亲军百户印”;钮左侧刻“中书礼部造”、“至正二年四月日”。
百户、千户,一看这个,张楠脑子里就蹦出小说里“杨康、小龙女襄阳城前大战蒙古大军,投掷长矛戳翻一个个百户、千户,掌毙一名花白胡须万户”的情景描写,还有少不了“锦衣卫们”出来亮个像。
一边的关兴权大概知道什么是百户,但也不是特别了解,还不了解蒙古军职、官职,顺便问问陈江华这个专家。
“百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基本沿用金代官员体系,设百户为百夫之长,隶属于千户,千户又隶属于万户,受千户管辖。
驻守各地的百户,设百户所,分隶于各千户所。
元朝时候的百户所有两等,上所设蒙、汉百户各1员,俱作从六品银牌,下所设百户1员,从七品银牌……”
好吧,关兴权举一反三:原来一个“被杨康砍瓜切菜一般干掉的蒙古千户”,用的都是素面金牌。
金牌,“真他娘不值钱”!
侍卫亲军一听就是“御林军”,不过听陈江华的话,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元朝的侍卫亲军组建于中统元年,是忽必烈仿照中原王朝禁军制度组建的中央军队。
元朝第一个卫军组织称武卫军,兵员三万人左右,忽必烈至元元年改名为侍卫亲军,分左右两翼。
后来侍卫亲军的编制不断变化,规模也是越来越大,士兵民族成分从单一的蒙古人,变得越来越复杂。
其他不说,单单色目人组成的侍卫亲军就分成了唐兀卫,钦察卫,贵赤卫,西域卫,康里卫,左右阿速卫,隆镇卫,龙翊卫,斡罗思卫,威武阿速卫……
至少几十个!
加上侍卫亲军里汉人组成的那些卫,蒙古人本身的那些卫和各种机构,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百八十二章 官印〗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3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