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造币厂库存(2/3)
异类,一旦在坩埚里融化后就变一团渣,要提纯再提纯,不然压根就没用。
而且就算耗费了大量时间、汽油和力气提纯了,它加工出来的老银制品也是渣,光泽都还比不上光鲜点的白铜。
数量还多得要死,因为它都生产了两百多年!
1773年开始在奥地利的古茨堡造币厂铸造,不久便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成为稳定的地方性货币,特别在非洲东部、北部以及近东、中东流行。
结果玛丽亚女王,就是那个“大-奶妈”死了之后,都还断断续续地从1781年铸造了差不多两百来年。
上辈子张楠都听说到了21世纪,都还有造币厂在小规模的铸造大-奶妈,这感觉就是只要地球一天不爆炸,大-奶妈就还得继续往下造。
而且更奇葩的是:银币上的日期永远停滞在了1780年这个年份上,就是1780年之后铸造的这种银币,还是用1780年的纪年。
18世纪造,19世纪铸造的规模更大,1850年古茨堡造币厂关闭,这种钱币继续在维也纳造,标记都还是用古茨堡造币厂的。
整个19世纪大-奶妈的需求量一直在增长,铸造过它的造币厂还有奥匈统治过的米兰、威尼斯、布拉格,其它国家的造币厂还有伯明翰、伦敦、巴黎、佛罗伦萨、罗马、布鲁塞尔、孟买、卡尔斯堡、克雷姆尼茨……
谁都能来参一脚,甭管哪个国家、什么时候,这大-奶妈的标记和年份都一个样,大略估算,这些造币厂总共铸造了至少八亿枚。
这还是最保守的猜测,因为造过大-奶妈的造币厂都快多到过数不清,上帝都不会知道到底造了多少。
大-奶妈,银元中的废物!
不过……
有句话是:骗不完的人头!
上辈子都有人在宣传一个概念:银元嘛,品像很重要,好品像的大-奶妈那也是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
对此张楠表示:呵呵!
说完了,也骂完了,再查看。这一箱子全是大-奶妈,品像一流,还带着那一层岁月沉积后才有的所谓的黄红色造币厂“出厂原光”,估计也能蒙一些收藏界新人。
张楠不缺这几个钱,看它们烦球,道:“这些大-奶妈这趟来的伙计随便拿,可以回家给孩子当玩具,这品像在美国还能蒙蒙人。”
说着瞄了眼地下室入口,“不知道下边还有多少,要全是大-奶妈,让托马斯上次找的关系全处理掉,看着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百六十三章 造币厂库存〗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3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