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世纪协定(1/4)

法国政府深陷危机之时,美国舰长雷克蒙德也同样深感无奈,原本以为完全能够控制住局面的蒙纳德诺克号铁甲舰,现在却遭遇了一个大麻烦……巴拿马省东海岸上重要的港口科隆港的内圈,竟然神奇的出现一座小型要塞。?

这座要塞确实算得上袖珍,但却占据了一个让美国人只能干瞪眼的战略要点——港口左侧一座海拔550米的山峰上,哥伦比亚人竟然建造了这座拥有4门火炮的小要塞。

关键的问题是,以蒙纳德诺克号铁甲舰上前后双联10寸、35倍径主炮那俯仰8度的射界,根本无法攻击港口内几乎近在咫尺的哥伦比亚炮台,而对方的火炮虽然口径不大,也就是120-150mm的火炮,但是,居高而下的射击,却可以轻松无比的击破蒙纳德诺克号这种低干舷战舰裸露的甲板。

雷克蒙德舰长30日就抵达了科隆港,正准备用炮管子跟哥伦比亚土著交涉之时,看到这个炮台差点被亮瞎了眼,好在他也是颇有城府的人物,立刻放下了最初的方略,约见了当地巴拿马州的官员,向他们表示了对开始于科隆港的巴拿马铁路的关注。

对于美国人和他们战舰的出现,土著们显然十分的重视,不过看到炮台似乎发挥了作用,这些哥伦比亚官员立刻就有些得意忘形了,除了打官腔表示了一番对巴拿马铁路的关注外,直接就把雷克蒙德舰长当空气了。

对于出现的困难,这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美国舰长。显然并不甘心受制于笨笨的哥伦比亚土著。1月2日。在登岸调查之后,雷克蒙德舰长向纽约拍发了极其重要的一份电报,而这份电报,成为了引发整个中美洲变局的一个关键节点。

他在电报中,颇有些夸大的表述了哥伦比亚官员们的态度,而当天接待来自巴拿马铁路公司的报告,则佐证了哥伦比亚地方政府对美国在当地权益的无视……巴拿马铁路因为遭到当地土著的破坏,在过去四个月中。总共才稳定运营了不到40天,其余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维修穿越广袤森林的铁路上。

美国战舰进入科隆港,这显然立刻刺激了哥伦比亚政府,塔尼亚总统在1月3日立刻邀请了还在波哥大逗留的中国驻扎南美四国公使沈寿昌,他十分直接的表达了哥伦比亚政府对军备上的关注。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早些时候在科隆协助建造的港口炮台,现在,这座小型炮台显然发挥出了绝对的价值,至少,美国战舰因为有这个炮台的存在。没有将炮口指向科隆!

“塔尼亚总统,我们非常愿意与贵国展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工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1149章 世纪协定〗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44/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