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超时代的技术等级(2/6)

别提出一个特别的评价标准,凡是技术工人,如果有发明创造、或者重要的技术革新,都将作为每年一次评定的重要参考,这是他对共和国一段时间内僵化的教育体制的一点反思。

共和国的教育在21世纪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一些僵化教育体制下产生的结果却引起了举国有识之士的重视,那时代,全世界都认为中国生最善于习,他们能考出最好的成绩,交出最满意的答卷,但是成绩上的状元在科研创新上却未必有太大建树。

而后世对知识分子所谓的评级,也钻进了考试的怪圈,虽然在当时代,这未免不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但这无疑扼杀了几代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年轻人都在试题与标准答案间徘徊,一切答案之外的东西都被选择性的忽略了。

这个问题,每一代的有识之士都看到,却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或者方案,无数次的所谓试点、所谓改革只是水花镜月,不过这一切都在21世纪共和国的一位天才者提出了《技术掌握和教育程度等级划分》的方案后才得到初步的解决。

这个方案中,关于之前所谓考证、职称、凭之类的硬性指标都进行了转变,唯凭论、唯证书论被彻底打破,当然这不是否定凭和证书。不可否认,校里习成绩冒尖的生肯定是善于习的青年,是一种习能力的体现,踏入社会后,这种比较优秀的习能力可以带给你不少的优势。

习能力优秀的青年,当然更容易在工作中尽早上手,并取得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在那种考试唯一论的体制下,更多的有着专业潜质的人被无情的排除在外,而前世西方最著名的一个论断,天才再进一步即使偏执狂,可见执着的专业精神,是天才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更多本有潜质可以成为家、化家、物理家、生物家……的青年,因为几张考卷而远离了心中的梦想,这在当时不得以的选择中被放弃的一代或者几代人,这不是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这一切源自不成熟的制度和规则。

秦铠制定的这个方案就是参考了后世新标准后,综合技术掌握能力、教育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而制定的,这些标准很快就在炮局里进行了公布,各工种的工人都急切的了解着考验自己技术等级的办法,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习在工人间展开了。

很快,由十名技术骨干组成的评审小组开始了炮局工人的技术等级评审,工人都依照顺序有组织的参与了对自己技术能力的考核,考核的内容都直接源于实践,工人们个个都跃跃欲试,这考出来可是真金白银兑现薪酬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工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22章 超时代的技术等级〗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