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洋药贸易风潮(2/3)
僚竟然想出了一个愚不可及的主意。他们竟然提出一个“国人的鸦片贸易战”,而这其中的理论基础十分简单……英国人运来鸦片掠夺中国人的银子,那我们就自己种植鸦片来自给自足,洋人那就赚不到钱了!
这道理听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这个愚蠢主意最后的结果,完全没能靠本土鸦片来驱逐印度鸦片,当初相对昂贵的鸦片价格大幅度下降,种植鸦片的农民迅速成为了而鸦片这种毒品则迅速泛滥。从城市到农村、从衙门到皇宫,毒品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正当消费。
而迅速扩大的消费群体,往往种植的农民就成为了瘾君子中的一员。而鸦片收益迅速膨胀,促使了社会的动荡日益加剧,很快,这种愚蠢的主意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禁烟,非但丰厚的鸦片贸易税流失了,而且还刺激的鸦片的进口和走私,而不禁烟,摆在那里的事实,这让政府的所作所为有失公允。
现在还在施行的各省洋药厘金。在各省地方税收中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也是鸦片在国内无法被禁绝的一个根本原因!现在,大烟除了在两广因为秦铠的故意刁难,市场严重萎缩,而在其他通商口岸、乃至于内陆省份,这洋药厘和所带来的衍生产业依然十分的兴旺。
这一轮舆论的推波助澜之下。两广总督府、闽浙总督府首先首先宣布要彻查洋药鸦片的毒性,暗示将不容许鸦片在境内通商口岸销售,而直隶总督周馥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立刻表态,不过,受李中堂左右的《天津时报》却耐人寻味的发表了一篇讨论鸦片贸易存在合理性的文章,文章在反复推演后,最终提出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规范鸦片贸易的这种方案。
这个方案显然代表了现在新政府一部分官僚的意见,但是,很显然,这是一个极不具责任的处置办法,一时间,各地报纸、清流官员对此的批评之声四起,除了《天津时报》外,《福建新报》等诸多报纸上都刊登了大量针对性的文章,责问新政府内阁的真实意图。
而国内轰轰烈烈的舆论攻势,很显然也引起了各国列强的注意,原本列强对于中国国内政治体制的变革就是一种不支持、也不主动干涉的态度,毕竟现任内阁政府还是继承了满清政府对外的政策,同时也承担了满清政府遗留下来的债务和条约。
但是,这一次舆论挑起的,对鸦片贸易的挑战显然已经触及到了某些列强的核心利益,这让李中堂在三月十五日迎来了两位重要的外交客人,一位是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这干练的老头可是标准的中国通,见面之后便是一脸的不痛快,另外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工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662章 洋药贸易风潮〗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4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