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建交风波(3/4)
的论调,对现在各地可谓是五hu八门的新政提出了一个甄别的基准,新政府是彻底革除旧体制弊端的政府,所以,解决国民现在最大困难所在,就是新政府新政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现在,占有全国9成的农民迫切需要的就是土地和粮食。
所以,现在所有的新政要解决的,就是这个国家农耕桑植的问题,而耕者有其田,显然是最低的国民要求,这一点上,他引用了广东工业改革和农业改革的情况,两广四千五百万人口中,已经初步在二十几个府县做到了低于2成的农业税和低于三成的租佃税。
这显然之前高调颁布的废除农业税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比这时代,各省农税都超过6成和高达8成的租佃税,两广新政可谓是诱惑力十足……一时间,举国上下都在纷纷议论,这位从两广总督位置上走出来的军政部长官,为何忽然有如此关心起国家的新政了,当然,吸引他们目光的,自然是两广新政改革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冲劲和举措。
秦铠的新政论抛出后,立刻引来了各种评论,《天津时报》在第二天就由某位淮军文化人执笔反击秦铠所谓的国民论和甄别新政的提法,文章洋洋洒洒、应经据典的论述了愚民是无法成为合格的国民,而农业税更是国之支柱,早已维新十余年的〖日〗本依然还是主要农业税,等等一切的论断,显然都是要说明一个问题,淮军温和的新政才是新政改革的方向。
不过,这位秦大总督冒了个泡之后,竟然完全不管那些抨击或者赞赏的文章,北方战事发生的让他〖兴〗奋的进展,那里他必须倾注更多的注意力,而在新政问题上,他就是要做一个导火索,把战火的激情点燃,却悄然隐身而退,几份南洋体系的报纸第一时间刊发了各种支持秦大总督的评论。
让世人并不了解的是,覆盖沿海诸省和两湖、两江的南洋舆论体系,正在悄悄的影响着各地新学,新学的创办,在各地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但是,来自传统士大夫和当地缙绅的支持,让旧式的私塾迅速转变为新学,而短短的几个月内,新学教育已经如同雨后春笋,虽然未必都合乎要求,但却是真真切切的建立了起来。
上海,一名从郊区来格致书院求学的满族正红旗年轻学生英敛之,他出生在殷实的富裕家庭,在学校接触大量变法思想的书籍后,他的思想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看到《申报》上秦铠关于农业税和租佃税新政的文章后,与几位同学回到乡间进行了一番调查,很快,一份《上海农村租税调查和新政要点》文章被刊发在《申报》之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工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669章 建交风波〗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4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