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百零八章 运营和联合(1/4)
不过,具体买不买工厂,还要开实际情况。因为飞利浦这边基带芯片的生产线虽然不多,但是他们有0.25微米和0.18微米的生产能力!这0.18微米换一句话说就是180纳米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说白了那很可能是华夏高科能得到最先进的工艺了!要知道英特尔的奔腾三处理器的“铜矿”系列芯片那用的就是180纳米生产工艺,是1999年下半年才开始投入使用,到了2000年上半年开始大量铺货出售。而到了2001年上半年,“图拉丁”系列cu呢则是采用了更先进的130纳米生产工艺来制造。
外加作为电脑发烧友贾鸿渐隐约还记得英特尔这两年就是推广奔四的一个重点节点,而在这么一个节点上,英特尔本家的工艺精度进展是有点慢的,不跟以前一样一年升级一次工艺,大概在02年英特尔的奔四正式使用了130纳米技术之后,下一次革新到90纳米要足足等到2004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贾鸿渐他们现在从飞利浦这边买工厂的话,那基本上获得的就是表面上差人家英特尔一代的这么一个技术,等到3年后也不过差两代而已!而历史上国内要自主的研发到180纳米都要等到06年底左右了!所以这么一个工厂难道就不买?毕竟都是做芯片的,都是圆晶硅工厂,用来做cu其实也没差多少……而呆湾那边的台积电什么的,到现在手里最强的代工工艺也不过就是180纳米的!这还是给via威盛代工cu的呢!
这么看来工厂还是要买的吧?不过哪怕就算是要采用美国工人可能都要把工厂给买下来留在这边——不是贾鸿渐不想把生产线给搬回去,而是问题在于为了设计团队不能把工厂搬回去。作为设计师、工程师,那肯定是要经常跑工厂,如果工厂在中国设计中心在美国,那隔三差五就要跨越太平洋出差,这是要闹那样?本来按照分析,这美国设计中心的运营成本已经过高了,如果把工厂搬回去那差旅费用成本不是更高了?
要知道飞利浦这么分在在美国的两个设计团队一边50来人,加起来一百来号人。然后工资给的是大陆差不多职位工程师的10倍,然后各种福利好的一塌糊涂——光说差旅费用那每次都是商务舱,出去就住五星级酒店!然后医疗方面公司还要给他们购买保险公司最好的医疗保险,感情这帮工程师回头工资里面一分钱都不用用来买保险。这成本可是全都转嫁到了公司身上来了,这当然是原先飞利浦坚持不下去的原因之一。总不能说贾鸿渐他们这边想着未来要砍各种运营支出,结果这边还要安排这么拖时间这么花钱的出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风骚重生传】最新更新章节〖第两千八百零八章 运营和联合〗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9/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