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人面虎(2/5)

许多观念。只是没想到,刚才易风居然会用那样的眼神看着她,真是太过份了。

易风被高明月一瞪,有些讪讪的收回目光。

“户曹帐上有足够的钱粮支付这次大赏吗?”易风只好借话题转移。

“上次扫荡了秦山、燕山之后,我们得到了不少的钱财,这段时间怀荒边市的贸易也十分兴旺,我们赚到了远超当初预计的钱。如今怀荒仓库中金银满仓,不过...”提到正事,高明月很快就回归了一脸正容,“不过我们现在很缺钱,缺铜钱。”

缺钱,当然不是指怀荒现在没有钱了。实际上,这个缺钱的意思是指缺少做为货币流通的肉好五铢钱。大隋立国之后,废私钱,铸肉好五铢,严禁私铸,用各种方法统一货币。但是朝廷依然极度缺铜钱,朝廷所铸铜钱一贯是四斤三两,一枚五铢钱约重三克左右,后世一枚一元钢币大约重六克,五角钢心镀铜币大约是三点八克。一枚五铢钱比一枚五角硬币还轻,这钱其实成本不是高,朝廷每铸一千钱,成本约七百,不过这里面没有算上人工成本,铸钱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服瑶役的百姓。不过虽然铸钱有不少的利润,但铸钱的工序并不简单,一个铸钱炉一年可以铸十炉钱,得三千贯钱而已。朝廷全力铸钱,一年了不过几十万贯钱。可朝廷每年不停的铸新钱,却依然不够流通,最大的原因,一是铜器贵重,把钱融成铜铸成铜器能获两倍之利,因此就算有律法规定不能融钱铸铜器,可依然有大量的钱被融掉。另一个钱缺的原因,就是大唐周边的高句丽、东瀛、新罗、百济等国商人贸易时都把大量隋朝铜钱带回本国,隋朝的铜钱在这些国家一样能成为货币流通。

朝廷拼命铸钱,却越铸越缺钱,融钱、藏钱、加上钱外流,导致钱荒,使得隋朝也不得不钱帛兼行,很多时候,粮食和布匹都成为了交易的货币,甚至大多时候,直接就是以物易物。中原的百姓,家家养蚕种麻,他们织出来的绢麻,其实就是货币。出去买东西,要么拿粮食换,要么割二尺布扯一尺绢。

隋朝的钱荒,现在怀荒也同样面临着。

怀荒之前的军功赏赐,都是赏钱,明码标价,斩首、俘虏每个五贯钱,另外战阵表现,也都是按不同表现多少贯钱,此外,战死、负伤的抚恤,都是给钱。上次易风的军士薪水改革,以俸钱和月粮组成,也是因为缺钱。不过这一次,桃山大赏终于核算完毕,这是高达数十万贯的赏赐,不但出战的五千兵马都有重赏,就是其余留守的各军,甚至是工匠百姓,也都有一份赏赐。这些赏赐加起来,数字极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返大隋】最新更新章节〖第176章 人面虎〗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4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