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炼丹术﹙一﹚(2/3)
鼎反复烧炼,以制出可以长生不老的丹药。因为炼丹家认为这种丹药作用最强,药效最为可靠,故此也将其称为“金丹大药”。
炼丹术之所以盛行,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基础。服食家们坚信,物质之间的属性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转移。比如黄金在人们看来是不会败朽的,是万物之宝,而人们通过服食黄金,则可以获得这种不败朽的性质。此外,炼丹家们对于炼丹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原理没有正确的认识,被物质的种种神奇变化所折服,如葛洪所言“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遂对其功效产生种种奇妙的幻想。从当时炼丹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来看,铅、硫、汞等的性质都是很活泼的,容易发生变化,特别是水银,无论是自然形态还是变化的性质都令当时的人着迷,由此成为当时与丹砂并称的神药。
由于炼丹的现实需要与追求,促进了人们对于药物研究的兴趣。当时的炼丹家几乎都精通医药,如葛洪、陶弘景等均是医药学发展史上标志性的人物,他们之所以研究医药,其实都是出于炼丹的目的。在当时的本草书籍中,也能够清楚地看到炼丹风气所打下的时代烙印,如中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对于药物的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标准,将丹砂置于上品之首,对于药物“轻身”功能的推崇,均已经可以看出炼丹之风的端倪。
炼丹实践加深了人们对药物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在大量的实践中,人们对于作为炼丹原料的各类矿石药药性的认识也日益加深。虽然内服丹药所导致的慢性中毒事件频发,但作为外科应用的话,其疗效仍然为医家所肯定。如雄黄有攻毒、杀虫之效,可用于疮疡、湿疹疥癣、蛇虫咬伤。又如丹砂虽然具有一定毒性,但医药中却可用来清心安神,清热解毒,用于心神不宁及惊风、癫狂等证。
炼丹术还促进了化学,特别是制药化学的发展。炼丹的实践使炼丹家接触到种种化学现象,从而认识到物质之间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比如《抱朴子》中记载的“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就是硫化汞受热分解出水银,水银和硫磺不断加热又变成硫化汞的现象。这些知识后来传到欧洲,对近世化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像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便曾说过:“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即使不是唯一重要的根源),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
外丹术
外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原始形态,它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时代。而后在东汉末被道教吸收并入,并在唐代达到鼎盛状态。《雷公炮炙论)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七章 炼丹术﹙一﹚〗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5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