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破敌军﹙一﹚(2/3)

转化为动能, 冲毁坝址下游的敌城。这种能量转化观念在古代竟与大规模的水攻实践联系在一起,无疑是很重要的尝试;二是,为实现水攻, 必须采用当时先进的测量技术测定当地的地形;三是, 要有可行的筑坝技术。英国李约瑟(os na)在谈到中国水攻问题时曾说:“从中国历史上出现水攻这一事实,就足以证明中国水利技术发展之早,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水攻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这种特有现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战争中兵家想到用“水攻”打击敌人, 和用“火攻”打击敌人应该说是基于同一个原因:水与火都能对人与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和创伤。在中国, 历史上频繁出现的洪水灾害(尤其是在黄河流域)无疑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水的力量是巨大的、可怕的。这种印象与兵家在战争中想到采用水攻战术不无关系。而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中除有用护城河作为以水防守的情况外, 以水进攻的水攻记载则很少, 能举的例子有:在伊斯兰教圣书《古兰经》中曾这样写道:赛伯人有了上帝赐予的能结水果的花园, 随后悖逆。为了惩罚赛伯人, 上帝就决毁马里卜坝去淹没他们, 并使花园只生长苦果。不过这属于神话与传说的性质。从有史料记载的战例来说, 当推伊拉克的水攻。公元前六百八十九年, 亚述国王森纳彻里(snnarb)进攻巴比伦人, 他为了洗劫巴比伦人的城市, 在伊拉克幼发垃底河上建造了一座水坝, 形成庞大的水库, 然后决坝冲城, 致使巴比伦人覆灭, 从而开了水坝用于军事的先河。世界事物竟如此之巧合:几乎与此同时, 于公元前六百八十五年——上述伊拉克水攻战例后仅四年——即在我国春秋时期也出现了水攻战例。当时, 楚国侵犯宋国和郑国。楚国对郑国采取的是“火攻”战术,“烧焫熯焚郑地, 使城坏者不得复筑也, 屋之烧者不得复葺也”。而对宋国采取的是“水攻”战术, “要宋田, 夹塞两川, 使水不得东流。东山之西, 水深灭垝, 四百里而后可田也”。此处“夹塞两川”即在河道上筑坝(河道名称不详)。楚国为了夺取宋国田地, 在河道上筑坝, 截断了东流的河水, 又使上游导致洪水灾害。鉴于此情, 春秋霸主齐桓公出兵干涉, 要求楚国拆除水坝。

(一)水攻要义

我国古代水攻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相当丰富的内容。我国古代的著名军事家都把水攻作为整个军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典的军事理论中,有关水攻的内容史不绝书。我国水利史志研究专家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破敌军﹙一﹚〗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5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