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少林﹙二﹚(2/4)
高深的理论和严格的修行戒律,迅速适应了中国社会。但绝大多数人却没有真正理解禅宗,人们对禅宗的“涅槃乐果”充满了神秘与幻想。少林派武术中有许多关于神助、神授的故事,如僧稠学艺、边澄学艺、以及紧那罗护寺等。这些故事出现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无形中使少林派武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明显高于其它非宗教影响下的流派。少林派武术的神秘化迎合了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需要。为少林派武术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同样,少林派武术的发展对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3、娱乐、健身的需要
少林寺因地处少室山阴而得名,山上森林茂密环境清静优雅,但另一方面常有猛兽出没。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必须采取有效的搏斗方式与之斗争,于是为武术的诞生提供了主观能动性。僧众的修行方式以静坐顿悟为主必然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再加上修行的枯燥单调,出于健身娱乐的需要,少林和尚在食余饭后以武为乐、以武建身。可以说武术是作为当时少林寺的一种体育活动,以强身娱乐为目的进行一些“大比武”促进了少林派武术的发展。《续高僧传》载:“宫中常设曰百僧斋王及夫人手自行食。斋后消食。习诸武艺。”
4、禅宗的宽容性和世俗性
佛经教义要求人们“四大皆空”“六根皆静”修道期间,断绝与家庭和社会的来往,甚至彻底超越文化的领域。这种修道的境界,只能作为一种理想,很难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所以,人们也就在非本质的情景中寻求佛的通俗化。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达摩与惠能等人的锐意改革,使佛教特别是禅宗有了其他宗教少有的宽容性和世俗性。这为少林派武术在佛家寺院中植根生长提供了可能,也为少林派武术汲取民间武术精华和民间武术走进少林提供了思想基础。禅宗宽容性使与道教结合紧密的武术得以在寺院中生存提供了前提;世俗性使得少林武僧得以从民间武术中采众家之所长从而使少林派武术得以快速全面发展。
﹙二﹚战争对少林派武术的促进作用
少林寺自建寺起一直受皇家封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寺夺民舍,三分且一”,佛教特权势力的不断扩大,寺院主人对于进入寺院的农民和低级僧侣必须严加管教。少林寺作为一个**或者说半**性质的“佛国”实质上是一个地主集团,必然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朝代更替或政府**时期战争频繁,苛政赛虎,农民生活举步维艰,“假慕沙门,实避调役”,数以万计的涌入佛门寺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异界神帝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十六章 少林﹙二﹚〗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5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