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万字符(2/4)

般认为“卍”字符之所以读“万”音是武则天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定的,在宋朝人编的《翻译名义集》卷六中说“主上(武则天)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所集也。”

“卍”形符号的写法历来有左向“卍”和右向的“卐”两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藏传佛教则以右旋的“卐”为正规,这是汉地和藏区在使用“卍”形符号的区别。但是藏地的古老宗教——苯教却以“卍”作为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象征光明,还有轮回不绝的意思。

世界各地都带有“卍”字符的文物在世界各地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卍”字符的踪迹。在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维亚、苏格兰、爱尔兰、美洲的印第安土着、南美洲的玛雅文明、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和早期的基督教、拜占庭文化、古印度以及中国、埃及等等都有发现。“卍”字符出现之广,已经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来研究。

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assna时期的陶器上,就发现有两个“卍”形符号。其中一个为“卍”形,一个为变体“卍”形。

美索不达米亚assna时期陶器上的“卍”纹图案,约公元前五千年。

古希腊描述特洛伊之战的彩绘陶罐,图中马的上方绘制着三个“卍”字符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三千五百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也有卐字标记。在古希腊的文物中也多次发现刻有“卍”字符的神像或器皿。

刻有两个重叠“卍”字符的希腊钟型女神,大约公元前九百年。

距今约五千年年的苏美尔文化中也出土了大量“卍”字形吉祥符号。根据考古发现,处于青铜时代的欧洲,“卍”字符就已经流行了,作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以见到,在希腊,古代的克里特人和特洛伊人在很多装饰中都广泛使用卍字符。高加索墓葬和出土铜器上也发现有“卍”纹图案。古代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玛雅人及玻里尼西亚人也都用过“卍”字符。在中国,“卍”形符号的出现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英格兰约克郡发现的刻有“卍”的巨石,据信这个石头上的“卍”图案是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时候刻成的,研究者还发现在瑞典和意大利也有类似的石刻存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异界神帝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七十八章 万字符〗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5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