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六道轮回(2/3)
、最痛苦的是“地狱道”。最快乐、最美好的是“天道”。
第三层上方正中小圆龛内,刻一罗刹将军,身著将服。手执宝剑,危襟端坐。以下沿反时针方向依次刻。表现了“十二因缘说”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人生彼此互为条件或互为因果联系的十二个环节。
第四层分十八格,每格中于瓦罐似的套筒里刻出一个个生灵转世轮回的图像。从“天道”开始。沿反时针方向依次可见套筒两端刻有:人头人尾,人头畜尾(天道);狼头人尾,牛头畜尾,狮头畜尾(阿修罗道);禽头畜尾,畜头蛇尾(畜牲道);马头蛇尾,鱼头人尾,蛇头畜尾(地狱道);人头畜尾,畜头畜尾(饿鬼道);猪头畜尾,龙头人尾,鸟头畜尾(人道)等等,这可能表示的是受胎生死像,以头示生所属,以尾示亡所属。
然而,佛教又认为,坠入轮回之中并非无法解脱。轮外左右上方刻有颂偈,意思是只要勤修戒、定、慧,断除无明,斩断烦恼,息灭“三毒”,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得正果而成佛。
六道轮回图的来历
在佛陀于人间示现的年代,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国(aaa,中印度当年**国之一,即今之bar近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王舍城”(raa ra,佛陀最常说法之处,即今之rar,城境内有一山称为“灵鹫山”,即佛陀开示《般若心经》的圣地)。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国王名为“频毗娑罗王”(bbsara,亦译作“影坚王”、“形牢王”、“瓶沙王”及“影胜王”等)。这个国王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他不但是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国王,佛教史上的第一座精舍——竹林精舍(nana) 亦是由这位国王所供养予僧团的(注:见《因果经》中记载)。在印度有另一个大城,名叫“胜云城”(rara),此城则有一位称为“优填王 ”(raana,亦译作“优陀延王”及“乌扎衍那王”等)的国王。上述的两位国王,是甚有交情的朋友。频毗娑罗王在现在所说的典故发生时,早已皈依了佛教,而优填王则未信佛教,亦未见过释迦牟尼本师。
王舍城与优填王所管辖的地方,堪称国富民强。两个城之间常常有商人来往作买卖,两位国王就常常托来往两地的商旅代捎书信及礼品予对方。在多次互相送赠了珍宝及上等布料后,优填王把一件镶满了各种宝石的珍贵铠甲赠予频毗娑罗王。这套珍贵的盔甲,不单镶满了多种宝石,更有防火、防毒及护身的功能,所以它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异界神帝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八章 六道轮回〗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