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投产】(3/5)

劣势的地方,王学谦却一口咬定是优势。这让他觉得周围的世界是否还是原来的世界?

“当然!”王学谦给予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之后,神秘道:“关键不在这里。”

“还有关键?”曾诒经已经觉得自己的智商在王学谦的忽悠下,有直线下降的危险。他压根就没有看出来,一款不成熟的发动机,在西方世界绝对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是在民国,却成了一项伟大的发明。曾诒经固执的认为,一定是什么地方弄错了。

这就是技术男和政客的区别了,曾诒经看到的是技术上的改进和追赶,而王学谦看到的是人才储备。

德国的技术是先进,但是产能无法达到需求,一样会被苏联的廉价技术给拖垮。

任何工业化,在初期大发展时期,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有多么先进,而是产能要跟上去。而王学谦看到的就是产能,和产能息息相关的还有工人,工厂的配套,能源等问题。如果有一项明星产品,能够大大增快这一步伐,对于整个民国来说,就等于是朝着工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而王学谦看到的关键问题就是人,人才是主导产能的最大问题:“发动机工厂一期已经投产了,但是你发现没有,工人很难招。不仅如此,还有培训的问题,就算是招聘了足够数量的工人,培训期间过长,工人无法掌握精确加工的技能,就只能干耗着。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大量生产飞机。”

“不生产吗?”曾诒经心中一紧,他就怕王学谦认为飞机行业无法带来利润,只能不断的投入,会砍掉一些项目。毕竟浙江的财政也很难支撑起一个领先世界的航天梦。可是他没想到,这一天来的是这么快:“子高,你听我说,飞机工厂的很多工人确实还无法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产能很快就会跟上来的。”

王学谦心说,要那么多产能干什么呢?他总不能让飞机工厂一年生产几百架,甚至上千架的飞机。军用飞机,在民国有个四五百架,尤其是和平时期,就已经足够了。

就算是军阀混战的时候,也不需要多。

因为战斗强度的关系,军队根本就无法消耗这么大的数量。如果是战争时期,尤其是国战,那就两说了。可是飞机工厂的规模,尤其是发动机工厂的规模要保证,那么工人如何培训,如何积累经验,如何用民用产品让工厂持续发展就成了王学谦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他将这些问题一下子丢给曾诒经之后,后者低着头仔细想了一会儿,忽然茅舍顿开。王学谦并没有打算砍掉飞机研发这一块,工厂的规模不会减小,有了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世争锋】最新更新章节〖第1393章 【投产】〗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68/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