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风头不对劲】(3/5)

还有下游的织布行业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被说曹锟,就是银行公会的核心会员,七大商业银行都很可能会紧缩银根。因为同时期还有一个巨大的投资已经进入前期的勘探和测量。

宁波至金华,金华至湘潭的铁路建造,将是一个数千万的大工程。

银行显然选择了一个更加稳妥的投资项目,而且不管是浙江、江西还有湖南的政府,都不会反对这样的工程。一来没有外资进入,本土势力也无话可说;二来,铁路的建设期间就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利益,建成之后,更是一颗摇钱树,当权者无法拒绝。建成之后的铁路,只要不要像南浔线太短。总是保本经营,在民国其他的铁路的利润几乎可以用暴利来形容。每年的收益超过固定资产投入的15%也是极为寻常的。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团放弃了北洋政府,或者更贴切的说法是,曹锟在银行团内部很不得人心,没有投资价值。

还有一个消息让刘思源感觉不太妙。

从燕京传来的消息表明,教育经费似乎又一次被挪动了。其实民国时期的大学,大部分都是私立大学。

私立大学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筹集资金的私立大学,其中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军阀。比如曹锟还创办了河北大学。

还有一部分私立大学的资金来源于国外。或者外国公司和个人的教会大学。当初,老约翰?洛克菲勒也准备在民国建立一所大学,资金来源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并长期资助的大学。但是因为大学创办需要很大的周期,社会影响力积聚缓慢,这才让老约翰改变了主意,资助了一座现代化的医院。

还有就是在燕京,八所隶属于教育部的大学。

作为内阁成员,虽然还是新人上任的总长。刘思源也深知燕京政府如果想要挪动教育经费的话,只能是这么几所大学。在民国,除了教育部名下的大学,很少会有大学因为无法承担教师工资。而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

只有公办大学,才有这种可能。因为公办大学的教育资金,很容易被挪动,甚至是贪污。

刘思源正在纳闷。到底是那个没脑子家伙去动了公立大学教授们的工资。

不过很快,让人感觉风向似乎不对起来,《申报》向来是以敢于直面社会最尖锐矛盾。而不怕政府的报纸。当《申报》将教育资金突然‘消失’,这种模棱两可的话,作为新闻买点的时候,已经有人嗅出不一样的味道了。

不过这些不痛不痒的舆论消息,显然无法对政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世争锋】最新更新章节〖第957章 【风头不对劲】〗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6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