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暗战无处不在(1/4)

民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混乱的根子。

同盟会根基本身不牢,力量更薄弱。开始闹革清国的命,用现代观念来看,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恐怖袭击,不惜性命地到处丢炸弹,伤不了清国的根本。

同盟会没有实力更没有能力领导这场推翻帝制的革命,之所以具备强大的号召力,其根源在于天下苦清久矣。

同盟会不仅硬实力准备不足,而且连思想准备也不足。方式方法单一,一群锐意富民强国的仁人志士作为急先锋,悍不畏死地不断在全国各地制造起义,占领道义制高点,成就同盟会的老大地位。但是,清国实在腐朽秃顶,众人合力之下,大厦将倾是迟早的事情。国人精英寻求国强民富的道路,积极进行探索,所选择的途径,方式各种各样,思想观念千差万别。他们对推翻清国帝制的诉求和同盟会一致,但寻求改变国运的途径和奋斗目标,在某个时候,某个方面,或许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而在这些起义过程中,民党往往借重会道门的力量。推翻帝制后,由于观念和诉求的的差异,民党精英对会道门并不买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甚至产生过河拆桥,剥离会道门的想法。但中下层多为会道门势力,或者地方实力派,或前清遗老,中央又派系林立,这直接造成中央和地方在思想上和政令上的脱节,或者说相互掣肘。

及至黄埔军校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的中央嫡系军队,经过北伐,才压制住地方势力。但思想上的裂痕,无法取得互信。蒋介石掌控军队,实际上对政府一块的控制力相当薄弱,这在中国几千年的一元化社会里,令不出中枢。无疑是个致命伤。

“攘外必先安内”本身没错。但方针策略上就大有讲究。要安内,就得依据实际国情出台适当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应的策略。最终途径无非两种,一种是利用暴力,从**上消灭异己,一种是从思想上占领对方的大脑。当时,中国的现状错综复杂,派系林立,从**上消灭对手,显然不合时宜。但笃信暴力的蒋介石选择与**的决裂。基本排除从思想上弥合分歧的可能,安内便成为一句空话,拉开了民党中央与地方势力公开暗战的序幕。

通过军事的强力介入来寻求中央与地方的政令军令畅通,成为蒋介石的不二法宝。地方势力自然就生出相应的反介入手法。

眼下,徐张红军败局已定,下一步中央介入南河一带,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如果不做准备,很难说不重蹈**二七年那样的横祸。事实上,就算在围剿红军正当其时的时候。蒋介石也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边尘】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二章 暗战无处不在〗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56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