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东德挽歌 5(1/2)
“那么,科尔总理毕竟想要什么?”
戴安站了起来,居高临下,向着布罗伊尔表达自己的决心。
站在戴安背后的是大半个欧洲的金融实力,英法荷瑞士等国的政治权势是他们刚强的后盾。这即是戴安言语中信心的起源,也是对布罗伊尔和她背后德国政治权势的一种压力。
德国人未尝不想将东德在德国内部消化,然而对于科尔来说,这却是不可能的事情。
科尔在德国担负总理的任期内,最大的功劳可以说就是促成了两德同一。然而两德同一的背后和两个德国毕竟有多少直接关系?这不过是美苏冷战的一个战果而已。
对于科尔来说,两德同一确实是由于他做了很多工作。但要说两德的同一是因他而起,恐怕科尔自己也没有这么厚的面皮。
作为后代影响深远的一位“政治伟人”,科尔当然不会只有这么一件功劳。而纵观他的执政经历,两德同一不过是恰逢其会,另一件微不足道的工作,才是他毕生努力的方向。
欧洲的同一。
欧盟的出身离不开科尔的高低奔走,而欧盟内德国的超然地位,更加是离不开科尔的影响力。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德国总理科尔这个人物,是尽对无法绕开的。
正所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致力于扩大德国在欧洲影响力的科尔,自然也无法拒尽欧洲金融系统进进东德分上一杯羹。德国假如在这个时候玩“双标”,那科尔致力推动的欧洲一体化,也就毫无说服力了。
站在后代已经为科尔盖棺定论的高度回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个政治人物的历史轨迹。但是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想要看破迷雾却不是那么轻易的。
这一点对于戴安背后的金融和政治团体来说如此,对于科尔和德国来说,同样如此。
他们对于控制中的对手信息深度,都不足以供给正确的断定。戴安对于两德同一对未来世界局面影响的深度估计不足,而布罗伊尔和她身后的科尔对于西德联合经济银行的背景懂得的也不够完整。
布罗伊尔和戴安就像两个瞎子,各自抱着一支威力宏大的机枪在进行较量。然而问题是,他们都不知道手上这支兵器会如何运作。唯一坐在观众席上的视力正凡人,此时却正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隔岸观火,为双方笨拙的试探而哈哈大笑。
布罗伊尔和科尔早就已经定下了方略,听到戴安的问题,不由的算是松了一口吻。
德国肯拿出东德这么大的蛋糕出来,自然是盼看能够得到无与伦比的回报。
布罗伊尔下意识的摸着椅子的扶手,沉吟了半晌。
“东德国家银行可以交给西德联合经济银行,因此,欧共领会议上,科尔总理盼看欧盟委员会能够支撑德国的欧元提案。”
具体的政治交易内容,本相只局限在了极少数人的保险柜里。但是对于尽大多数人来说,即使不知道这些幕后“诡计”,也并不影响他们感受到历史潮流的变迁。
从时间进进到夏天之后,处于德累斯顿和柏林等地的中国人,最切实的感受就是生意忽然好做了。
西德联合经济银行收购东德国家银行之后,开端了一系列眼花纷乱的操作。
东德当年在社会主义阵营乃是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或许是老大哥,但国民生活程度还真未必比东德人更高。然而在两德同一将近一年时间以后,这个曾经最发达、最富饶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民,却忽然债台高筑了起来。
东德合作社作为东德国家银行的一部分,以一亿六千万马克的价格出售给了西德联合经济银行。从东德合作社的资产表上来说,这算是一笔比较公平的交易。
然而假如把这笔交易放到全部东德的政策层面来说,那可就太坑爹了。
作为东德最大的贸易银行,东德合作社在账面以外还有足足155亿的在册贷款。从东德过往的社会主义体制政策上来说,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贸易贷款,而是国企在上缴利后国家通过银行进行经营性流动资产划拨的一种手段。
于是在出售东德合作社的时候,这些贷款是没有进行盘算的。然而在西德联合经济银行收购了东德合作社之后,这些政策拨款却忽然变成了正常的贸易贷款。蓝本根本不需要偿还,或者应当由东德政府产业系统财政偿还的债务,就变成了东德企业的负债
与此类似的还有东德的市政建设和公共支出,蓝本也是以政权担保情势从东德合作社进行贷款,然后由国家财政偿还的模式进行拨款的。
但是由于东德全部政权都已经倒台,所以这部分贷款就只能算到全部东德国民、或者具体某个公共服务区域的全部国民头上。
西德联合经济银行接手东德国家银行之后,开端对东德企业进行大面积的催还贷款。而由于东德的特别情势,东德企业即无法反对托管局对债务的认定,又无法在东德的法院对西德联合经济银行进行起诉。
只要各家东德企业账面上无法支付这笔贷款的回还,那么按照托管局的定义,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帝国重器】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四十五章 东德挽歌 5〗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93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