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文艺(4/6)
梁思顺把歌词和简谱寄给了梁启超。她在信中这样写道:“这是一种新的诗歌,白话诗。看似不遵守格律,但是却符合内在韵律。中国的学,娇柔做作已经很久了。引经据典,弄得很多人听不懂。诗歌的自由,其实就是人的自由,人心的自由,中国的诗歌应该以这样的形式才能得以新生。”&am;ns;&am;ns;&am;ns;&am;ns;很快,这首歌词在《庸言报》上发表,连同梁思顺的信。&am;ns;&am;ns;&am;ns;&am;ns;由于梁启超巨大的声望和梁思顺的有名气。&am;ns;&am;ns;&am;ns;&am;ns;这首奇特的诗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人称之为新诗。反而是简谱没人注意。&am;ns;&am;ns;&am;ns;&am;ns;这些张春还不知道。梁思顺也是很久才知道父亲把自己的信件发在刊物上了。张春还是觉得应该有这么一首歌来激励士兵。所以按照《我是一个兵》的旋律,改了四句歌词。&am;ns;&am;ns;&am;ns;&am;ns;我是一个兵&am;ns;&am;ns;&am;ns;&am;ns;来自老百姓&am;ns;&am;ns;&am;ns;&am;ns;敌人敢胆侵犯&am;ns;&am;ns;&am;ns;&am;ns;把它灭干净&am;ns;&am;ns;&am;ns;&am;ns;只有四句,旋律简单,但是很提气。唱完了,战士们通常都会喊口令“一二三四。”张春听到了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不过过了几天就多出来几句。比如“紧握手中的钢枪,保家为人民,嘿哟保家为人民。”有的改成“爱国爱人民。”&am;ns;&am;ns;&am;ns;&am;ns;于是每次集合吃饭的时候都会集体吼几句。&am;ns;&am;ns;&am;ns;&am;ns;军营里少了沉闷气氛,而多了几分活跃。让顾明对张春:“看来那些咿咿呀呀地还有些用处啊。”&am;ns;&am;ns;&am;ns;&am;ns;“怎么会没用处?所有的东西用到老百姓身上,都有用。反之都没用。学也好,艺术也好,都是一样。”&am;ns;&am;ns;&am;ns;&am;ns;四月,民国第一次国会召开,袁世凯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五月一日,上海各党团体为宋案、借款事宜声讨袁世凯。随后湘、粤、赣、皖四都督联名发出通电,严词反对大借款。&am;ns;&am;ns;&am;ns;&am;ns;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农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七章 文艺〗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00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