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国策(上)(3/4)
am;ns;&am;ns;&am;ns;“俄国怎么样?”张春问。&am;ns;&am;ns;&am;ns;&am;ns;“苏联1920年开始工业管理改组,地方企业收归中央管理,中央工业占80%以上。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张国焘看了一眼张春,因为这些是苏联报告中的内容。中国的农业别三万拖拉机,三辆拖拉机都没有。&am;ns;&am;ns;&am;ns;&am;ns;张春只是不动声色。&am;ns;&am;ns;&am;ns;&am;ns;“斯大林认为不搞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国民经济就上不去,特别是如果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落后的话,苏联就必然沦为西方的附庸。红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和军事指挥能力、各兵种协同能力也就不足以保卫社会主义苏联。苏联的五年计划比我们稍微晚一点,但19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新兴的工业部门。1929年开工建设的第聂伯和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吴老将军设计的漳河水电站也许是最先进的水电站,但是我们并没有开建。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克拉玛托尔斯克建成了规模巨大的重型机械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长为0.%;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重也由计划192年的60.5比9.5,变成46.6比5.4。整个国民收入从1928年的244亿卢布增加到期192年的455亿卢布。”&am;ns;&am;ns;&am;ns;&am;ns;张国焘又看了一眼张春。&am;ns;&am;ns;&am;ns;&am;ns;张春笑了:“你不要老是看我,我知道你有话,不妨直。”&am;ns;&am;ns;&am;ns;&am;ns;“虽然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因为辖区变化太大而变得很难评价。但是我们19年的总产值,统计局预估00亿元。美国公布是44亿美元。就是按照国外黑市新民币对美元的比价,我们也是和美国相当。按照实际购买力水平,我们是超过美国的。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外公布而已,我认为我们只是产业结构不能和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农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四章 国策(上)〗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00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