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起因(2/4)

和政体对太平之世。

康有为确实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孔子是中国人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说服皇帝,才能实施政治上的变革。所以康有为一再上书光绪皇帝,大讲救国之道。而光绪因战败深受刺激,很想努力救国。所以他信任了康有为,并且在他可怜的权力范围内任用康有为及其同党林旭、谭嗣同等人,从当年的四月起搞了个百日维新。

康有为没有意识到,他所依赖的皇帝其实是个傀儡。他也没有意识到,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深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自己依赖的力量,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更重要的是军事上的。

力量必须用利益得到保证。这是很残酷的现实,愿意用热血去寻求理想的毕竟是极少数人。

政权以各种形式展现着它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权。因为国家是一部最高形式的暴力机器,体现国家意志和维持国家形式的终极力量是军队而不是文人,再好的思想也必须用武力来保证实现。大清遭遇的失败起因当然是军队的无能,倘若甲午之战打胜了,康有为变法的主张甚至自己也不会提出来。

但是他竟然意识不到这点。等到事情危急,可怜的光绪皇帝让他的同党携密诏求援,这帮人方想起向手握军权的袁世凯求救,太晚了!

戊戌变法已成为了历史,康有为与他的追随者梁启超躲到了日本,不时会传出一些声音,这些声音已无多少新意,不外是还权于皇上,或者搞搞宪政改革。

但康粱毕竟是撼动历史的人物。百日维新即使是失败了,已经在平静的一滩死水里投入了一块巨石。即使康粱已经逃出了国,仍然让慈禧感到惧怕。能让最高统治者感到害怕乃至痛恨的人物,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失败者。

综合洋人的警告和康粱的威胁,本来拟定在春节宣布光绪退位,溥儁登基的计划被打乱了,端郡王当太上皇的愿望暂时落空了。溥儁被立为大阿哥,距皇帝宝座已是一步之遥,但毕竟没有坐上去,载漪很不高兴。他如果知道自己的儿子将永远不可能坐上那个标志着权力和财富顶峰的座位永远没有了他儿子的份,他会发疯的。

好在现在还有希望。

春节过后,朝廷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虽然没有见诸于正式的文字。那就是,原先被朝廷对义和团的态度转变了!

刚过完正月十五,袁世凯接到了京师的密信。信是赵舒翘寄来的,属于私信的性质,赵舒翘在信中透露了朝廷政策的转变,对于那群神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四节起因〗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