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和谈前后第一节李鸿章 出马(1/5)
就在龙谦带领他的山东子弟兵倚仗天险击溃了德军和法军对山西的觊觎时,9月19日,慈禧一直惦记的李鸿章终于到了天津。
其实,早在7月17日,李鸿章便登船离开了燠热难耐的广州,北上京师解决这场战争的后续问题。
战争的结局早已注定,自问对于天下大势的了解在中国无人能匹的李鸿章,心头再次浮起曾经有过的沉重,这种感觉应当是在五年前的日本马关。
前来送别李大人的官员们的脸色与阳光明媚的广州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南海知县裴景福是李鸿章的同乡,虽然职务相差甚远,却私交甚密。裴县令对李鸿章调直隶总督表示了祝贺,“公已调补北洋矣,诸领事今晨已得电,皆额手相庆也。”
李鸿章睁开微闭着的双眼,缓慢但坚定地说了四个字,“舍我其谁!”
裴景福深感振奋,乘机询问李鸿章对国事的看法,谁料刚才还意气豪迈的李鸿章竟然声音哽咽,“以各国兵力论之,京师危急,当在 月之交。但聂功亭(聂士成)已阵亡,宋(庆)马(玉昆)军零落,牵制必不得力。日本调兵最速,英国助之,恐七八月不保矣。”
李鸿章说这番话的时候,正是天津城外战事正酣的时候,北京仍在朝廷手中,李鸿章准确了预料了北京城破的日期,就在 月之交——实际破城是在八月十五日。
裴景福接着问,如何才能让帝国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李鸿章竟然泪流满面,“必有三大问题,剿拳匪以示威,惩罪魁以泄忿,先以此二者要我,而后注重兵费偿款,此势所必至也。兵费赔款之数目多寡,此时尚不能预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缓年份,尚不知做得到否?我已垂老,尚能活几年,总之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钟不鸣了,和尚亦死了。”
这话说的很是凄凉。跟随李鸿章已久的部下们感到悲哀且心惊。即使在甲午之后奉朝廷圣旨与日本人艰难周旋的时候。他们也未见过性格坚毅的老上司流露过丝毫的郁苦之色。
裴景福知道,在这之前,李鸿章对于朝廷召他北上的电报一概置之不理。朝廷在七月初便来电催促了,期间荣禄与刘坤一均以个人名义给李鸿章来过电报,催促李鸿章赴京消弭危局。特别是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后,清廷驻德公使吕海寰紧急拜访了德国外交部。德国外交部副大臣表示。只要李鸿章北上,乱事可以消弭。吕海寰赶紧给李鸿章去电报,请李鸿章迅速北上主持大局。李鸿章回电,政府尚无主见,即绕道前去,无济于事。
的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章 和谈前后第一节李鸿章 出马〗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