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比武放对(4/7)

三人为小组的战术队形令司徒均着迷,认为比传统的线性战术高明的多,特别是在炮兵火力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几乎是最好的应对。但司徒均也发现了其中的不少问题。主要是支援火力的缺乏,使得这种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基本适应各种地形的小部队战术不能发挥最佳效果。

司徒均画了不少图,每天拿来与龙谦讨论,龙谦则饶有兴趣地请教德国陆军的现行情况,从装备、训练到战术问题,虚心求教。司徒均对德国陆军推崇不已,认为自普法战争后,德国陆军已是世界第一,欧洲第一就是世界第一,德国陆军的强大,有赖于他拥有一个强大的军官团,而德国陆军特有的总参谋部体制下训练出来的军官,具有同样的思维,这个最令人惊惧。导致的结果就是将德国人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要说缺点,就是太缺少变通了,不过,司徒均不认为那是多大的问题。

俩人也就蒙山军成军以来的战例做探讨,司徒均指出了龙谦指挥的数次战斗的不足,他认为蒙山军取得的胜利,更多的是建立在对手单兵素质的低下,如果遇到德军,像俘获自己的山道伏击战注定不会成功。清军,即使是袁世凯精心训练的小站新军,在单兵作战的勇气和技能上都不如蒙山军,对于一支成军近一年余的部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言外之意,司徒均对龙谦自以为得意的击破袁世凯三路围攻,还是有些瞧不上眼。

龙谦持一种学术研究的态度与司徒均探讨并争论,这令司徒均感到很舒服。他觉得龙谦的观点是将领的谋略和战术,都建立在士兵素质的基础上,即有什么兵打什么仗。而且,将领的谋略越来越弱化,被飞速发展的具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所遮掩。所以,士兵,包括下级军官的素质是最重要的,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场景只能出现在小说中了。对此,司徒均不赞成,他认为参谋部的计划是最重要的,建立在对敌情、我情、后勤、气候、地形、道路等因素上的作战计划是取胜的重要因素。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晃走。直到进入12月,有一天李鸿章叫了辜鸿铭、龙谦去拜会联军司令瓦德西元帅。大概因为司徒均是德国最高军事学府毕业的,吩咐龙谦叫上了司徒一同去。临走吩咐龙谦换下军服,穿了便衣。

但奕劻没有同去。

这个张之洞送来的奇人辜鸿铭曾对李鸿章说,自己有让洋人低头的绝招。李鸿章并不信辜鸿铭的话,但令他大吃一惊的是。瓦德西刚一出现,辜鸿铭竟然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当然,辜先生用的是流利的德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六节比武放对〗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