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周馥一(2/4)
关于龙谦,周馥心情极为复杂。此人的名头,周馥早就听说了。西沽大捷是去岁战争中的唯一亮点,龙谦护卫两宫西狩太原蒙获太后青睐也成为了一段官场传奇。而李鸿章在北京的最后日子里,不止一次跟周馥谈起了那个因痛殴德**官被他“赶走”的年轻将军。李鸿章将列强提出的赔款从洋人开始提出的九亿两一路降到四亿五千万最终到三亿两,最大的本钱就是手里的数百洋兵俘虏,特别是那位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如果没有西沽大捷,谈判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周馥对于龙谦的反感来自其最欣赏的儿子周学熙。周学熙算是袁世凯的人,去年从开平矿务局总办任上调山东候补的周学熙入了袁世凯幕府,深得袁世凯赏识。春节时周学熙去北京陪周馥过年,说起了龙谦与袁世凯的恩怨是非,引起了周馥的兴趣。那时周馥还谈不上对龙谦反感。导致周馥情绪变化的在于今春龙谦折返山东后的所作所为,周学熙在给他的信中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就算你是朝廷直辖的将领,毕竟你在山东的地面上,不仅不去济南拜见抚台,而且竟敢兵围沂州,逼迫友军,说的轻点是飞扬跋扈,说重了就是反骨未除!当时周学熙正在忙着筹建山东大学堂,雄才大略的袁世凯在朝廷新政信号刚发出,便上书朝廷兴办山东大学堂,推荐周学熙出任山东大学堂总办。周学熙的信中,自然站在袁世凯的立场上对龙谦痛加鞭笞。而朝廷对周馥的任命下来后,周学熙马上来信,介绍了山东政局,特别指明了如果降伏不住龙谦,父亲大人治理山东的雄心就是画饼。
最关键的,是袁世凯对周馥讲了龙谦的情况。当时是在保定,袁世凯热情地介绍了山东的政情民情,以及他已经展开的一些举措。讲到鲁南时,袁世凯很是叹气了一番,“非是袁某不容于他,实在是仗着太后的恩宠骄横跋扈,老大人此番主政山东,一定要提防此人。”
袁世凯是周馥认为在李鸿章张之洞之后晚一辈中最出类拔萃的人才,治军理政都令周馥佩服。当然,周馥并未与袁世凯共过事,印象更多地来自于李鸿章与他的谈话以及儿子周学熙信件中的观点。这个儿子是个有才的,他很清楚,周家能否将官运延续到下一代,全看这个儿子了。学熙既然如此推崇袁慰亭,不能不打动周馥。
本来周馥到山东是应当陛辞太后与皇上的,但这次极为特殊,荣禄匆匆卸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火急接任,朝廷火速公布了对他的任命,竟然来不及陛辞便匆匆来山东接印了。竟然没有机会当面向太后讲述自己对鲁南军事政局的看法。本来他想当面对太后说,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九节周馥一〗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