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唐绍仪(4/7)

技术的工人,而不是光有一把子蛮力的莽汉。华源和中兴未雨绸缪,兴办了四所技术学校,沂州两所。兖州两所,对招收的工人进行文化及技术上的培训。由于技术的等级决定薪酬的水平,那些脑子笨的农民往往通不过考核,也就进不了企业。所以。各厂最先招收的都是有一定文化至少识字的青少年。鉴于识字率不足5%的现状,华源和中兴都兴办了免费的识字班,凡是愿意进入识字班扫盲的农民或城市游民都可以进来学习。但农民还是受限于经济原因,不可能进城接受扫盲教育。为此,在今年春天,华源中兴两大实业拿出总计两万七千银洋,在周边的县城开办了识字班。此举曾被去年开业的天津大公报报道,认为是功德无量的善举。

苏北乃至苏南的人口出现了向鲁南迁徙的迹象。距兖州和沂州两府新设的经济统计局的统计,近一年来,从周边迁入两州寻求职业的人口接近万人。光是沂州就有四千余人。唐绍仪对此表示怀疑,但沂州的流动人口确实增加了,新开饭馆的火爆生意就是明证。

由于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农村收入的增加,农税及杂税的收缴也顺利了许多,陈超等人制订的乡规民约的推广,缓和了农村的矛盾。而威胜军右翼对于鲁南山区先后持续六个多月的卓有成效的剿匪和招降,基本上肃清了为祸沂蒙山区数百年之久的匪患。这才是大仁政!现在,居民出行基本上没有了被响马打劫的担心了。这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复苏。数座县城自发为蒙山军树立功德碑,将剿匪阵亡的将士名字刻录其上,永久纪念。距威胜军右翼公布的数字,剿匪战役总计歼灭招降土匪二十九股,击毙土匪231人,俘虏招降3500余人。威胜军右翼付出了牺牲79人,伤残33人的代价。那些俘虏和招降的土匪根据其罪行的不同,分别处以无罪释放,服刑及劳动改造的处理。沂州城内大规模地改造城内的道路,就大规模地使用了俘虏,根据地劳动表现给予减轻服刑期限的奖励,表现最好的一批人还被华源公司招入了旗下的企业或者被招入了军队。

沂蒙山区的匪患名闻全国,至少在山东是很著名的。这导致了商人对于经商鲁南的恐惧。以前是恶性循环。在剿匪基本结束后,鲁南的治安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城镇治安情况迅速好转。效仿袁世凯在天津组建巡警营的做法,在龙谦的提议下,兖州最先成立了专门负责治安及刑事案件侦破的警察局,成员大部分来自威胜军右翼退役的官兵,也有原官府衙役转入警察局,当然也招收了一部分良家子弟。此举带来了官府组织机构的改变。治安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章 唐绍仪〗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