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危机与变局二(3/6)
改革中受惠,出任农工商部尚书,刚让奕劻高兴了没几天便中了人家暗算。载振与徐世昌赴天津公干时,迷上一个叫杨翠喜的女伶,时任巡警总办的段祺瑞花了十万两银子将杨翠喜赎身,这件事徐世昌不仅不吱声,又花了十万两银子给奕劻贺寿。徐世昌和段祺瑞跟袁世凯的关系尽人皆知,于是庆王父子更彻底地成为了袁世凯的掌上玩物,对袁世凯的要求自当凛尊。
事情的起因还是北洋军的指挥权归属。
铁良利用官制改革,在慈禧的支持下入主陆军部,借以控制北洋全军。在世人眼里,被铁良以中央大义挤兑住了的袁世凯有些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了。但袁世凯毕竟是一代枭雄,很快就有了对策,在另一盘棋上与铁良(背后是满洲权贵)展开了博弈。
袁世凯收回兵权的计划是利用中央官制改革已告一段落。地方官制改革即将启幕,建议从东三省入手。先将徐世昌这位契兄推上东三省总督的宝座,再以边防吃紧为名,调北洋军大举出关,这样一来,被铁良收走的兵权自然而然就回来了。
早在1903年,慈禧就听从了袁世凯的意见,对关外三省做了不彻底的改制。废奉天、吉林及黑龙江三将军,各省设巡抚,再上面设东三省总督统揽军事,当时推荐的就是袁世凯的最铁杆密友徐世昌。但此事没有成功。袁世凯的干将唐绍仪做了奉天巡抚。东三省总督却长期悬着,徐世昌并未就任。盖因朝廷满族贵族一派深恐袁世凯尾大不掉,不能再增其势力了。恰逢日俄在关东开战,朝廷搞出局部中立这样屈辱可笑的对策,东三省总督在那种情况下有同于无。袁世凯也就放下此事了。现在局势大变,袁世凯认为收回兵权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东北这篇大文章,于是下重注在奕劻身上,而奕劻也真不辱使命,凭着他军机领班的地位。奏明慈禧,现日俄战争已了,关外须派一名重臣镇之,方能统摄各方。慈禧问谁去合适,奕劻便按照袁世凯的意见推荐了徐世昌。慈禧说,刚任命徐世昌为民政部尚书,这还没几个月呢。奕劻说,民政部谁都可以,满洲非徐世昌不可。慈禧本来对徐世昌印象就很好,曾夸赞过他是李鸿章第二,立即同意了徐世昌的任命。
但任命尚未公布,《京报》便爆出了段祺瑞色贿载振的丑闻,细节之细腻,直如一部艳情小说了。自《京报》开头,京师的报纸一时间都盯住了这个案子,袁世凯等人想压也压不下了。
任何一个专职政权都不能与舆论自由并存,这就是东风西风的现实版故事。《京报》之所以敢对准尚书级别的大人物开火,是因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十节危机与变局二〗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