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蔡元培(3/7)
说,这就要双管齐下了,一方面组建一些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另一方面则要将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利用起来,科举制度下还是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的,为什么不能用?五年制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扫除文盲嘛。
当蔡元培指出可以参照山东的做法时,龙谦认为山东固然有相对成熟的经验,但其中的先天不足必须纠正。其一,山东小学校使用的教材不行。囿于当时的情况,使用的都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一类的童蒙类读物,现在国家成立了,满清推翻了,教育部要编纂印制统一的教材。由各省教育厅登记订购。不要小看教材的作用,它将影响一代乃至数代人的道德修养。孑民先生从事教育多年,但更多的是大学教育,我不敢说您不懂小学教育。但可能存在盲区。教育从娃娃抓起,国家需要什么样的青年,教材就编纂什么样的内容。教材讲什么?一是爱我们的国家,二是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传统的东西我不反对继续使用,但爱国守法的内容必须加进去。爱国要从小教育才行,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祖国,国家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加入宪法民法方面的内容,从小教育培养公民意识,摆脱奴性,塑造完整的公民人格。其二呢。就是要加入科学内容,比如数学、自然方面的内容,光是识字不行。这方面我们手里那些童生秀才们怕是有些差距,所以要编撰统一的教材。
蔡元培对此极为赞赏。
蔡元培指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普及义务教育将彻底消除文盲。这件善政的功德无量,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但是,适龄儿童怎么确定?比如十六岁的青年,事实上已经在工作养家了,但很多还是文盲,这种情况怎么办?
龙谦认为要灵活处理。怎么灵活处理呢?第一,适龄儿童的年限。建议规定为七岁至十二岁,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好年纪。超过这个年龄的少年或者青年,愿意接受教育的,学校不得将其拒之门外。但由于家庭关系不能进校念书的孩子呢,不做勉强,但可以用夜校一类的机构扫盲。这个由企业或者乡村解决。
接着谈到五十所大学或专科学校的设立和整顿,龙谦谈了自己的设想。
“工业化是我们必须走的路子。而且时间急迫,越快越好。但工业化的推进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了,所以要设立大学和专科学校,不只是资金和师资力量的问题。更多的是专业的适用性。现在我就是要搞实用主义,学校和专业的设立必须服从我工业化的需要。当然还要考虑全国的布局,要在中部和西部多设立几所大学,带动中部和西部的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节蔡元培〗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