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德军的计划(3/5)
战役证明了斯特劳斯的预言,也打乱了德国东线战役计划。中国远征军干脆利落地击败了法金汉,两个集团军十个师基本被歼灭了,逃回的官兵(包括阿茨和法金汉)不足4万人,全部的重武器丢失。大批的军资落在了中国人手里。法金汉在秋季取得的成果全部丧失了。甚至等不及援军的抵达。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罗马尼亚的得而复失才令人扼腕。它的影响是连锁的,且不说德国急需的罗马尼亚石油和粮食全部化为了泡影。对全局产生的不利影响才是致命的:保加利亚受到了威胁,因为奥匈帝国从意大利战线抽兵应对罗马尼亚危机,意大利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彼得堡为罗马尼亚的胜利召开了盛大的庆功会,摇摇欲坠的俄军士气无疑得到了提振。特别是最后一条,尽管尚无准确的情报,仍令鲁登道夫痛彻肺腑。
长期在东线作战的鲁登道夫承认,两年多的战争并未摧毁俄国。辽阔的战略纵深和无尽的人力资源保证了俄国不会因几次战役的失利就投降。用战争手段摧毁俄国是困难的。但不等于没有其他的方法。鲁登道夫比起霍夫曼来考虑政治因素更多一些。他是总体战的发明者。他总算发现了俄国的死穴。他从各个渠道汇总了俄军的现状。一些是情报部门提供的,一些来自对对俄军俘虏的审讯,还有一些是从中立国外交使团获得的。鲁登道夫汇总研究分析了这些情报,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俄国内部酝酿着深刻的危机。
危机的种子从日俄战争失败就种下了。1905年是第一次。罗曼诺夫王朝虽然平息那次骚乱。却并未彻底消除危机的因子,反而因战争而发酵了。战争的巨大消耗和俄军的惨重损失加重了危机,物资特别是粮食的匮乏军队、政府以及普通的民众对皇室的憎恨与日俱增。各种反对势力秘密团体加快了自己的步伐,他们已经将触角伸进了军队。懦弱的尼古拉二世找不到解决危机的方法,又缺少铁血的手段来剪除异己,在亲自担任俄军总司令后甚至连最常用视察军队授勋来提振士气都不用。
俄国爆发比1905年危机更严重的革命种子已经埋下了,只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鲁登道夫自认已经找到了,那就是流亡瑞士著书立说宣传暴力革命的伊里奇.弗拉基米尔——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灵魂人物。鲁登道夫认为,这个人就是引爆俄国内乱的关键因素,如果资助其巨额资金送其回国,其作用抵得上一个实力强大的集团军。在接掌事实上的总参谋长之后,鲁登道夫已经开始了联络伊里奇的工作。如果俄国再遭受一两次巨大的失败,必然引发国内的政治危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三节德军的计划〗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