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北京二(2/8)
了回京的火车。
回到北京后的叶延冰更是深居简出。国防部为他举行的接风宴会也没去,只是应司徒均的要求去了趟总参,向总参报告了远征军自他离任前的情况。紧接着波东战役就打响了,叶延冰每天都乘坐司徒均派来的专车去总参作战部了解战况,随着前线的每一个消息而为之焦虑忧心。司徒均对于熊勋中将关于桑河战役的建议持肯定态度,认为那是绝对正确的应对,集中第2集团军的五个军向南扫荡,定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但王明远和石大寿没有那样做,最后的结果虽然救出了第29师,自身的损失也很大,战役的结果虽然击退了德军,但很难说是胜利,不能与罗马尼亚相比。后者是无可争议的胜利,前者就很难说是了……叶延冰仍记挂着陈豪中校,用总参的电台询问了前线,薛晓才回复说这个人没有回来,估计是牺牲了,他那个分队全部失踪了,没有一个人返回。
这个消息令叶延冰很难过。人就是这样,一个熟悉的、与其有关系的人死亡或失踪带来的情绪和那些不知道姓名的人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军事将领,叶延冰见惯了死亡,一场战役下来总要面对那些冰冷的伤亡数字,也清楚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鲜活的家庭,但做为军事指挥官,却很少去考虑这些,关注的是实力的损耗,战损的比较。但陈豪却是叫他姐夫的人,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很争气,无论是德州战役还是山东战役,都很争气。因为自己一道命令将其葬送了……
这些情绪却无法对总参谋长和总参作战部的军官们述说。
司徒均依旧是他的风格,点评战局毫不留情,但也承认,坐在作战部评点战局是一回事,到前线指挥战局是另一回事了。司徒均对他说,你最大的功劳是打消了之前的担心,自罗马尼亚之后,最高层就不太担心了,因为只要把握好机会,我们完全可以打败德国人。要我看,你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几员战将,特别是熊勋,这家伙真的有战略眼光。吴佩孚也不错,敢打硬仗,看来还是总统有眼光……
总统连任典礼叶延冰没有去。虽然他收到了封国柱送来的请柬,但最终没有去。这段时间他基本不见军队方面的人,交谈最多的是岳父陈超,作为警政部长,总统就职前是极为忙碌的,就职后就轻松些了,有时间就国际国内局势跟女婿做无所顾忌的交流,叶延冰对于政局不太关心,倒是关心岳父退休后的生活,建议岳父不要回沂南老家了,就住在北京,家人也好常见面。如果想念儿子,可以设法将陈志调京,北京不是筹建汽车厂吗?肯定要从济南抽调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二节北京二〗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