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北京会议(2/6)

本问题。同盟国要想取胜,必须让英法屈服,但目前情况下,以德国在西线的兵力是不能达成这个目的的。根据统计,德军在西线与英法联军的兵力对比是二比三,他们没有那个实力。但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德国解决东线问题。那样的话,德国从兵力到武器就可以压倒英法,从而在美军加入前结束战争。

俄军虽然从开战以来败多胜少,损失了至少三百万军队,但依仗其辽阔的纵深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德军不可能彻底击败俄国。但罗曼诺夫王朝的迅速垮台及俄国政局的连续动荡带来了变数,俄国的某些政治派别公然打出了退出战争的口号,使得英法极为担心。

二月革命是英法美乐于看到的,罗曼诺夫王朝的垮台也符合英法美的政治标准。他们将针对德奥的战争宣传为民主对**的正义之战,但这个宣传有个破绽,那就是俄国。谁也不能说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的俄国是民主国家。所以,俄国临时政府一成立,英法美等国立即予以承认。但彼得堡七月事件的发生就不是协约国愿意看到的了,所以才有伦敦会议的召开。

伦敦会议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俄国,结论是必须让俄国挺住。加大对俄国的援助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美国加入后,协约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彻底压倒了同盟国了,物资不是问题,但关键还是军事。与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中国成为了俄国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俄国政局依旧不明朗的情况下,只有让中国人继续向俄国投放兵力直至可以独立承担对德作战的程度才能放心。中国远征军在俄国的表现令英法感到惊异,他们展现了超越预期的实力,只要中国远征军总兵力达到100万人,基本可以保证东线无虞。

会议决定由绰号“老虎”的法国总理乔治.克里蒙梭和美国国务卿蓝辛联袂出访俄国,为摇摇晃晃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打气并商定对俄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以稳定克伦斯基政府的统治。但他们必须先赴北京,向北京通报伦敦会议的内容,并促成北京继续加大对俄国的军事投入。

一国总理和另一国国务卿联合出访是罕见的,但在这种形势下也就顺理成章了。本来应当是英法出面的,但美国已经后来居上,成为了对德作战的主力,所以决定法美联合出访俄中两国,因为法国完全可以代表英国了。

伦敦会议虽然是秘密召开的,但风声还是走漏了。日本政府委托其驻英大使向协约国领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日本陆军愿意投放俄国,帮助俄国稳定其战线,第一期兵力将不少于4个师团,最终兵力不会少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六节北京会议〗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