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师祖爷探封地(1/4)
讲到这里的时候,从董伯召的言语间的气味便可以看得出来,回想起这一段往事的时候,作为子弟的弟子也不由自主的豪情万丈,道门之中不同门派之间的往来,基础上只是派出掌门矮一辈的弟子手持书信或者法碟而行,就算是道门中的门长亲身出山,往往也只会携带一名弟子随行,这一次毓悯大师派出四大弟子同时前往皂阁,这在道家门派中的往来不说尚属首次,那也可谓极为罕见。道家门派中人没有什么特别情况的下,基础上是不会轻易下山的,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一者道家门人生活清苦,所有衣食住行讲究的是适可而止,就比如上次全真门人张永良张老道所带领的众位弟子,粗茶淡饭可以保持生命供给便可,尽不会像世俗中人一样讲究吃穿排场,因此各大门派生活起居所需的吃穿用度基础上都是自给自足,开山立派往往选在名山大川之间,这些处所不仅环境优越有利于日常的修行养性和道门术法的修习,而且山水间有的是未经开荒的土地,但凡开了山门便可以随便开荒种地,生活上可以满足需要,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避开了城中已经有了主的土地资源,也不需要再合世间地主老财们掠夺土地,这样一来便省往了不少的麻烦。二来一旦道家门派之中有了需要下山的事务,只要迈出山门半步,衣食住行都要花钱,山中生活蓝本就很清苦,道门中人生活俭朴惯了,平时基础上不需要花什么钱,日常固然可以收到一些香客的香火钱,但是这些香火钱大多用在了庙堂维修和生产材料的采购上,再加上道门中人碰到生活贫困的人们又时常的施粥赠药,这样一来手中的钱财就更加不富饶了,到了必须出门的时候,能节俭一部分本钱便节俭一份,这也多多少少收到经济条件的限制。第三,道家门派对自家的名声看的很重,下山办事之人并非谁想往就可以往,必须在众弟子中选取一位道德崇高行事郑重之人方可放心,年轻的弟子需要在历练中成长,虽说有些毛病是成长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学费,但是有些学费付得起,可万一门人弟子用人不当一失足成千古恨,失往一个弟子可以在造就一个,可要是坏了门派的名声无异于毁了门派几代先师的血汗,这个跟头可是栽不起的。第四点便是最重要的一点了,道门中的最重视的便是传人,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能够在子弟弟子中造就出来一个道德崇高修为高深而又行事郑重的接班人着实不易,假如弟子出了山门遭遇不测,丧失这样的弟子对于门派来说固然是重大的丧失,可是丧失回丧失,山门该开还是要开,因此凡是道家门派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基础上都有两到三个人选,各项最为突出者当然没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十三局密档】最新更新章节〖第755章 师祖爷探封地〗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01/10162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