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没有希望(1/4)
“长生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愿望,从古至今人类始终为实现长生而不懈努力。”
随着陈兴安的演说开始,屏幕上画面也跟随着陈兴安的讲述开始了变换起来:
一开始人类从原始人打猎时期,出生的婴儿经常遭到野兽攻击或者接生时的卫生问题而不幸夭折,吃生肉和腐肉经常因为肠胃疾病而死去,人类平均寿命只有十几岁。
后来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抵御野兽,接生时用火为石刀消毒,人类开始吃熟食,肠胃病开始减少,平均寿命到达二十几岁。
到了农耕和养殖时代,人类开始不会担忧因饥饿而死去,稳定的一日三餐生活,使得人类身体机能趋于稳定,生长更为健康,人类平均开始到达三十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意识到医学这会事儿,人类开始发展医学,人类寿命再次得到提高。
再后来人类甚至开始发展信仰,对长生有了更为实具化的幻想,人类祈求神明给予自己或亲人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长的寿命,甚至人类渐渐有了修道成仙,长生不死的想法和传说。
比如圣经中记载亚当活了930岁,130岁时还生了儿子塞特,儿子赛特活了912岁;比如道家和佛家那些修炼成仙成佛与天地同寿的传说……。
世界各地的古代帝王将相,对追求长生都乐死不疲,做出很多如今看来极为荒诞的事情,比如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神仙求丹药;各代帝王雇佣道士炼丹求长生;12世纪西方兴起炼金术……。
人类深知长生的渺茫,却始终坚信它的存在。
……
19世纪,人类科学爆炸式发展。随着细胞学说逐渐完善,和人类对生命的进一步探索,人类长生计划重新提上日程。
一直都有科学家从事着长生计划的研究,他们躲避着战争,远离着灵魂信仰者的抵制,潜行在人类道理伦理的审判之下,艰难秘密前行。
长生计划研究项目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的薪火传递,于1972年经未来城生物外联副主任许伯恩的引荐入驻了未来之城。
于是,长生计划在陈建国教授的带领下在这里开始生根发芽,如今这个重任已经传到了其儿子陈兴安的肩上。
演播大约进行了20分钟,便结束了。
“在这里,我先说句题外话,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长生计划是一个家族世袭式的研究,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的研究工作,一直从事相关学习与研究,我想我有足够的资格来引领大家。”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永生工程】最新更新章节〖第25章 没有希望〗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05/1051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