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换一种打法(2/3)
一套价值标准,主动夺取话语权。”
外国货精美是事实,宣传上则要强调其华而不实,并且引申出批评制造国崇尚虚荣矫饰的社会风气;国产货笨重是事实,宣传上则要强调真材实料,并且引申出“诚实质朴是远东人的传统美德”,“只有在崇尚诚实质朴的远东大地上才能产出这种符合远东人审美观念的工业品”。
什么叫做“话语权”?简单来说就是谁来制定评判是非对错、好坏优劣的标准。评价一件商品的质量优劣,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只要你换一种打法,抛开质量好坏转而谈论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那就根本不可能在是非对错、好坏优劣的范畴之内得出结论,既有的话语权也对你无可奈何。
艺术和美,就是这么不理性,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否则要如何解释地球上摆进艺术博物馆的那只马桶,要如何欣赏“艺术家之屎”的艺术价值,如何品味《4′33″》的演奏技巧?
在舆论宣传领域,还存在一个比艺术更不讲理的禁区,那就是“政治正确”——包括且不仅限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以及道德优越感。
罗兰和约翰·普利特制定的宣传纲要具有两个明确的导向:其一从艺术上证明国货比外国货更具美感,其二将这种官方主导的审美观念与远东的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就可以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如果有人贬低国货而追捧外国货,那么显而易见——此人要么不懂美丑,要么不尊重民族传统、不爱自己的祖国。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购买国货自然成为爱国的体现,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当然,作为舆论掌控者的罗兰本人深知“经济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玩得太过火难免遭受反噬。所以远东人还是得有那么几样真正拿得出手、在国际舞台上惊艳四座的拳头产品,如此配合宣传才有底气。
说来凑巧,远东还真有两样走在国际前列的先进产品,而且都是罗兰参与投资的工厂生产的,其一是水银镜,其二是香皂。
制镜厂和香皂厂年前就正式投入生产。罗兰特地从大兔子窝镇请来杰克的叔叔、炼金术大师杜瓦林,坐镇工业区指导技术革新。
杜瓦林大师对制镜和香皂的工艺进行了改良和包装,使水银镜和香皂比罗兰最初看到的版本更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完美契合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以“轻奢风”的定位推向市场,配合报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立刻在富裕的市民阶层引起一场时尚风暴,广受追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远东王庭】最新更新章节〖第1217章:换一种打法〗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4/14658/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