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五大学院(2/3)
,更夸张的是五大学院的女性教师和学生加起来也有近千人之多当罗兰听泽希尔说起这件事,不禁对这座城市文化氛围之浓厚、社会风气之宽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白鸥港登记在册的市民总数也不过十六万人,其中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千人之多,十六万公民当中至少有三万人读书识字,能够熟练的算数乃至记账,城邦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宽容的社会和宗教氛围,文化和教育传统,再加上重商主义思想盛行,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比较富裕,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白鸥港多年来一直在本德同盟诸城邦当中牢牢占据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以至于被吟游诗人们誉为“北海湾的明珠”。
“重视教育”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凭良心说,现代社会谁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本德同盟各城邦当局岂会不知人才的重要性罗兰更关注的不是那些流于表面的社会现象,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既然所有城邦都深切懂得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为什么只有白鸥港成为北海岸的学术中心,成功创建起五所名牌院校,吸引本德同盟各邦乃至海外的青年才俊前来求学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但是究根寻底你会发现教育同时也是一门产业,既然是产业,那么必然要投入资本,必然要追求利润。兴办教育说来简单,请问钱从哪里来为三四千师生提供教学场地、教室、宿舍和配套设备是一笔巨大的投资,除了这笔固定投资,每年还要为聘请教师支付薪金,没有好的待遇,根本留不下人才,这些投入综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师资力量”,稍加计算就知道这是一笔天文数字,而且是需要不断投入、不断膨胀的天文数字。
罗兰来到海豚湾考察,主要就是考察这个教育圣地是如何从无到有一点点搭建起来,那么教育经费就是考察的重中之重。这一路上他向泽希尔请教,向维克托莉亚介绍的教职人员请教,还在神学院白鸥港创建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里吃了一上午灰尘,翻遍档案卷宗,终于理顺来龙去脉。
事实上,白鸥港的教育产业正是政府当局产业政策与市场商业运作完美结合的产物。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是白鸥港政府当局率先提出来的,而这一方针无论从当时抑或现在来看,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有了正确的产业政策,接下来就要考虑融资问题。
当初白鸥港当局并不像如今这么富裕,当局唯一能够拿出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公共资源就是一块位于海豚湾附近的地皮一大片非常荒凉、寸草不生的盐碱滩
地皮圈出来免费提供给即将建立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远东王庭】最新更新章节〖第494章:五大学院〗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4/1465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