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注产业(1/4)

陆鸿既然明白了这吴县令的立场,他倒是很快有了思路,“吴大人,我朝开洋务二十余年,当然也有不少成就,不过,泰西诸国也有不少见诸报端的评论,都说我朝徒有洋务之表,却未有洋务之实!”

吴县令倒是头一次听到如此评价国内洋务运动的,听到说这开洋务的不足之处,他立刻好奇的追问道:“陆鸿,此话怎讲?我朝耗费巨资,在上海兴办了不少工厂,各省也有筹建枪炮局以强军卫国,为何泰西有如此评论!”

陆鸿肚子里暗暗一笑,这吴县令可是上钩了,自己才不会告诉他,欧洲工业革命的成功是基于科学精神的胜利,这偷梁换柱的概念,那是最好糊弄人的。

“大人,这民以食为天,所谓富国强兵,首先当是富国,然何为富国?我以为,当是富民,民富则国富,国富才能强兵,才能革新、自强、御外!实际而言,开不开洋务实乃是表象,造福一方、富泽万民才是根本之举!”

对于这位吴县令,陆鸿自然是完全的了解,不过,这位既然才是翰林散馆外放的县令,那做出一番政绩,搏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美名,想必不会猜错,这可是中国官道上的必由之路,从古至今,中国数千年的官场史,这可是奉为至宝的为官之道,即便是后世新中国,地方要做政绩,那也是这种思想的延续。

而所谓“革新、自强、御外”,这在清末其实已经是深入人心的理念,更是朝堂上清流和权贵的共识,只是,这种共识,很大程度上都只是一个想法,这个腐朽的朝廷,根本不可能有能力来推进这样的进步。

果然,陆鸿此言一出,吴县令已经有了动容之色,虽然他是翰林散馆“老虎班”出身,而且在吏部外放时也使了银子,不过挑来挑去,当时能留着一等县早没了,只得挑了这蒙阴的二等县为官,多少好在这也是直隶的地头,还算离着京师不算太远,曰后也方便进京运筹。

但是,到了地方上,这才知道为政的艰难,这蒙阴县残破不说,当地多为山地,农田稀少,人丁倒是不算少,但对于一个耕地尚不足的县城,人丁反倒成为了累赘,尤其是倒霉的时节,比如去年夏末之际发的蝗灾,虽然组织了百姓抢救收成,勉强完成了上头摊派的税赋,这已经把他搞的焦头烂额。

不过,这吴县令倒也是有些个能耐的,要知道,山东的这场大灾中,数十个府县,能够足额完成税赋的不足三成,而他能跻身其中,这可是户部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但是,除此之外,年前刚刚由直隶总督衙门发下来征收“庆圣厘”的公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超级工业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7章 第一注产业〗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44/144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