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章 世风日下(1/2)
琉求的蔗糖、占城的稻、孟加拉的麻和信度的棉,草原的牛羊、南洋的香料。{是完全没有可能。
“大航海时代是真正的到来了,而我们大华也站在了风尖浪头之上。”
北苑,张超一身休闲装束,品茶纳凉,好不自在。
“短短二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的来说,是好的,但臣这些年细细观察,也发现有许多不好的苗头。”
房玄龄执掌翰林院,做为专掌封驳审议大权的重臣,他从过去负责决策执政,转而为封驳审议,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变的大不同。
“过去,男耕女织,绢帛也与铜钱兼行天下。百姓的日子过的很安稳,甚至几代都不会有什么改变。可如今,却流动性极大。仅说这个丝绸,绢已经不再为货币,不能直接背着绢帛做为货币交易,也不能用以纳税。”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今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有这专利法出现后,新技术获得专利之后能够获益许多。特别是那些有资本的商人,能够利用新技术转化为更多的利益。”
新的纺车织机,比之二十年前,已经提升了十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效率,尤其是水力大纺车等的出现。
在江南,到处都是纺织厂。
那些纺织厂里,拥有上千女工,上千纺织机都已经算是一般规模的。甚至那些更大的,拥有上万工人。
他们使用新技术新机器,用流水线生产,一天的产量,就是过去普通农妇传统手工纺织想都不敢想的量。
而这些纺织厂生产出来的丝、绵、布,却又因为规模大,成本更低,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如今传统的男耕女织的模式基本上过破了。
过去是全民种桑种麻,纺丝织布,每年的丝绸布匹,都是靠着家庭手工纺织出来的。而现在,在工厂的冲击之下,绝大多数妇人都已经放弃家庭纺织了。她们纺织已经没有半点优势,根本赚不到钱。
许多农民还在种麻种桑,也在养蚕,但却不再纺织。他们直接把收好的麻卖给商人,把蚕茧卖给茧商。
当然也有一些胆大的农民,扩大经营,专做养蚕生意。
过去种桑、养蚕、纺织都是一体的,而现在,正在分离出来。
“房公,这其实也是好事。纺织业兴起,工厂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产能和效益却越来越高,虽然说对传统家庭纺织产生冲击。可你也应当看到,如今大华绝大多数的汉人家庭,都分到了许多田地,不纺织,却能够买到便宜的丝、绵、布,妇人们不再织布,可是却可以专门种桑养蚕,或者是帮忙种植更多的地,或者是从事家庭养殖。”
社会发展就是如此,并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每个人都自给自足就好。自给自足听起来似乎很好,但这其实是没有发展。
分工越多,才是越好,每一个人只从事一样分工,技能更熟练,产能更高,商品的成本也越低,大家用自己工作所得去购买其余所需,这种模式正是后世的生活常态。
对朝廷来说,如果人人都自人自足,只有少量的交易,那没有商品流通,没有商业交易,朝廷从来收税呢?
靠收的丁税、田赋?那这税收也太少了,就算加上盐税这种人头税,其实也是无法适应现在的这种局面。
过去的朝廷讲究的是官少吏少,管理上更是放羊式管理,而现在呢,朝廷官多吏多军队多,甚至还有专门的税警等警察部队。
朝廷的管理更细节。
“臣也明白这些,不过臣还是想提醒一下陛下。过去商人虽有资本,但没有地位,他们的资本很多时候是受到限制的,发挥不了多少作物。可如今,资本被放开,他们已经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力量,尤其是工商资本已经在和贵族以及官僚合流,形成了官僚资本以及贵族资本、地主资本,他们正在涉及各个领域。”
资本有逐利的本能,他们天生就是追逐利益的。为了这个**本能,他们有时甚至会压倒他们面前的一切。
张超也早对此有过警惕,为此他特别早早制定了诸如劳动保护法案,制订了最低薪水标准,制订了工伤赔偿标准,制订了休假加班补薪的标准。还出台了诸如工商管理法案,工商税法等等。
出台的这些法案规定,就是为了约束这新兴的资本力量。
“官商勾结,利益输送,这些事情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许多商人现在地方上,成了官员们的座上宾,偷税漏税,用黑工、不足最低薪水标准,加班不补薪,甚至出现恶意欠薪不给,各种理由罚扣工人工资等情况。”
“官商勾结,这种事情肯定会有,这就如同官员贪污**一样,哪怕是大华刚开国,这种事情少些,但也难以杜绝。朝廷不能说因为官商勾结,就要把眼前的制度更改,倒退回过去那种情况。”
“过去的关系虽然简单一些,但并不是什么好制度。不管怎么说,如今大家的日子怎么都比过去好,起码绝大多数大华人都解决了温饱问题,绝大多数的孩童都能上免费的小学,可以开眼识字不再做睁眼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唐朝好地主】最新更新章节〖第1535章 世风日下〗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5/15189/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