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德州会战-灭楚之谋(1/2)
洪承畴的一番话,让多尔衮几乎熄灭的希望之火又飘飘摇摇的燃了起来,弘光朝廷、李自成全都和他分析的差不多,的确不足为惧。可惜眼下多尔衮不仅有这两个对手,还有一个武力非常强悍的暴徒何苦。何苦搅局的手艺堪称一绝,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便把大清已经吞在嘴里的山东给抠了出来。
“何弃疗的确不可小觑,但其根基不稳,隐患极多,亦不足与我朝为敌!”洪承畴也承认何苦难搞,但是他觉得何况仅是难搞而已,并不是战略级的威胁。
“先生给仔细说说!”盛京的皇宫没有御榻,多尔衮在炕上盘腿盘惯了,听洪承畴聊的过瘾,他直接便在御榻上盘了起来。
“何苦之一不足畏者,受制于人!讹传何苦为弘光失散在民间的幼弟,其信王爵位亦为弘光加封,所以其政令皆需从于弘光,不过弘光麾下走卒而已。有此一项,何苦纵有通天之能,也必须服从弘光朝廷的派遣,在大局上难有作为。”洪承畴看的非常透彻,明廷残余势力都得听弘光朝廷的,何苦也不例外,他很难自己对大局做出影响。
“嗯!不错,我朝若是与明廷议和,何苦便只能止步于德州,不能再北上一步!”多尔衮再次点头,他现在最怕的就是何苦北上直取北京,这下终于有办法控制何苦了。最#新章^节上
“摄政王,我们不但可以将何苦限制于山东,还可以利用明廷内部党争削弱何苦。何苦有山东一省之地,便可有如此战力,若是给他数省之地,天下谁人可制。我们忧心何苦发展,东林诸公难道便不怕何苦发展了吗?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我大清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让何苦元气大伤!”洪承畴出身大明高层,他对明朝内部党争可是深有体会,大明本来就不待见藩王,东林党那帮人更不可能容得下何苦。
“嗯!此计大妙!本王这便调拨缴获的内府珍玩,先生可安排得力人手南下。”多尔衮不仅想的的很快,而且特舍得下本。
“嗻,摄政王放心便是!”洪承畴很有感触啊!这些明朝皇帝和李自成舍不得的珍玩,多尔衮随手便可漫天撒,这就是差距啊!不过洪承畴忘了一件事,多尔衮的文化水平有限,他也是真心不识货。
“何苦之二不足畏者,身世不明!何苦为大明信王,建藩山东,身份显赫,但却来历不明。知道他叫何苦的人,绝对比知道朱由楛这个名字的人多。福藩幼子失落民间,这种事实在是太离谱了,弘光肯认,天下不肯认的人却多了。七王爷(阿巴泰)和图尔格大人去岁兵进山东的时候,他还是登州卫指挥佥事何苦,怎么就变成大明信王朱由楛了。我朝只需咬住这一点,坚决不承认何苦的明宗室身份,再大肆宣扬其为外姓冒认,便可削其人望,乱其军心!”弘光肯认,何苦的身世便不会有假,但洪承畴就是要宣扬谣言,毕竟人心乱了,许多事情就好办了。
“嗯!好,这一计可与上一计配合施行,何苦身份难定,他的权威必然不稳!”多尔衮乐的像要咬人一样,东林党反对何苦的理由都有了,何苦光是被人掣肘,都能恶心死他。
“何苦之三不足畏者,根基浅薄!何苦与李自成类似,都是暴起于草莽之中,难免恩威不固,根基浅薄。去岁何苦之兵不过两万,今时其便可挥军六万围德州,分五万吞兖州,可见其兴之速。何苦一藩暴起,必然吸纳了大量的降兵、降将、降臣,核心团体弱小,便不足以驾驭这些来降之人,遇有外力冲击或引诱,势必分崩离析!”洪承畴分析的第三点,其实是一个共性问题。
除了大明王朝树大根深之外,李自成、大清、何苦都存在根基浅薄,同时吸纳了大量外来投降人员的情况。但大清已经立国三十余年,还当了许多年的酋长,努尔哈赤之前已经形成了牢固的统治核心,现在的核心层和制度也都很清晰,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一点。何苦和李自成的问题就很明显了,他俩都是草台班子出身,核心团队不是很弱小,就是联盟形式,对于外来势力的合并,控制能力比较差。
李自成是最惨的,他十八骑出商洛山之后,便直接开启了暴发户模式,核心团队非常脆弱,全都是外来户。而且自身的制度也一直没有理顺,连个核心价值观和理念都没有,自然无法承受外来冲击。山海关被多尔衮和吴三桂暴揍一顿之后,他的队伍便几乎散架了,李自成自己又糊涂,自然是一溃千里。难得有几次翻盘的机会,也因为自身团队有问题,白白的错过了。
何苦的情况比李自成好一点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他的核心团队是自己的老婆、十二个小兄弟,以及朱沃、葛隆两个巧合型人物,但总体比较稳定,后续并入降官团体之后,也相对压得住台面。这也是因为何苦沾了朱由崧的光,若是没有大明信王的这个招牌,他也是一样罩不住,起码戴宪明为首的一大批人不会给他出死力,而且非常容易见异思迁。何苦的军事制度和财政体系相对完备,这比李自成强的多,甚至比清军都强,但行政体系是短板。好在何苦心里已经有了腹稿,有时间便能推进下去,他现在承接的明朝原有的摊子,也能暂时推进下去。
“这个先生不说,本王也是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回到明末当皇帝】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二章 德州会战-灭楚之谋〗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54/1542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