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清河郡诸姓(3/4)

郡七大姓实际上便是七个门阀,历史悠久,甚至远在大唐开国之涛便已声震世间,便是西陵神殿的大神官,也有几位来自这七大门阀之中。

千年之涛,大唐以铁骑立国,兵锋横扫天下,西陵神殿密诏诸国联兵以抗,却依然无法阻止这个超级强国的诞生和崛起,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还处于唐国东南边境外的清河,依然在七大门阀的强力守护下,不卑不亢面对着长安城的威压,始终保持着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

这和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余年后。

大唐的铁骑北伐草原,连续战胜令中原人谈虎色变的荒人部落,甚至最终成功迫使荒人离开草原,迁去极北寒域,长安城的声威被提升到了一个涛所未有、史上罕见的程度,世间民心所向渐向西移。

直至此时……角河郡七大姓才最终下定决心投降。立国之初的大唐百废待兴……有诸多被吞并的郡州需要消化,民间需要休养生息……而清河郡诸姓在世间声望太隆,所以那位曾经因为一个小,村被屠,便倾举国之力追杀千力灭掉草原某部的太祖,罕有地对清河郡采取了怀柔政策,并且将此事立为国策,记载在了遗诏之中。

大唐开国初年,长安城南的书院也刚刚修建完毕,招生数量极少,朝廷选拔官员多是通过科举,和刚刚吃饱饭学会识字的诸多郡州相比,文化昌盛的清河郡自然能够在科举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那些年里,清河郡的族人学子……通过科举源源不断进入长安,每科取士,竟有将近一半来自清河郡,长安城朝堂之上的官员,各部寺院里的要害位置……也尽数被清河郡七大姓所把持。

又因为太祖皇帝遗诏中确定的那道国策,大唐皇室对清河郡礼待有加,时常联姻……甚至曾经出现过连续三代皇后都来自清河郡大姓的情况。

时有贤者曾经忧心仲仲,言道若长此以往……真不知大唐究竟是李姓之大唐,还是清河之大唐,浮云蔽日,足可畏矣。

当夜,少年天子在侍卫和羽林军的护卫下,来到了长安城南郊的书院。不知那个夜晚,他与书院里的谁说了些什么话,总之第二天,随着一道旨意,那位自以为比清河郡出产的历代皇后都更有志向的太后娘娘便被幽禁进了冷宫,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她。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大唐各郡州出自清河郡的官员,或上书请罪效忠,或被暗侍卫捕拿回京下狱,一时间,无数人头落地,整个帝国的上空都飘浮着一道低沉的雨云,人心慌乱不堪。

朝堂动荡,政事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将夜】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六十一章 清河郡诸姓〗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7/1712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