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明珠蒙尘(3/4)
而建国之后当然就有所不同了。>
这些艺人在国家的安排下,成立了“传统玩具美术人形制作组”,开始走向正规化生产。>
在众多美术家和“泥人张”的帮助下,艺人们的技艺进一步提高,最终迎来了他们的辉煌时代。>
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这十年里。>
虽然没有多少人,可这个小组先后开发创作出了《西施浣纱》、《吹笛仕女》、《李纨教子》、《秉烛夜游》、《贵妃醉酒》、《甘露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崔莺莺》、《郑盈盈》、《丰收舞》、《荷花舞》、《孔雀舞》、《鄂尔多斯舞》、《宝莲灯》、《小刀会》等新型主题产品。>
一度曾经作为礼宾的礼品,赠予来华访问的外国友人。>
之后因在国际反响热烈,风靡一时。>
日本、加拿大、巴西、瑞典等国纷纷订购绢人,简直供不应求。>
于是“传统玩具美术人形制作组”在为国争光,创造了大量外汇利润的同时,也终于发展成了四十多人的“美术人形厂”。>
只可惜好景不长,特殊年月随后到来。>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美术人形厂”受乱命而被迫解散。>
绢塑艺人们全分配到了区器件三厂改做电子器件。>
1972年,重新恢复的“美术人形厂”时,回来的老师傅已经不足十人了。>
再之后,因为产量太小,难以盈利,这个厂子于1976年又被合并到了织袜厂。>
但这仍不是“颠沛流离”的终结。>
随后到了1978年,这些人因实在没有用处,又被调去了剧装厂。>
最终到了1980年,当这些人再次被击鼓传花,转入锦匣厂时,生产小组已经仅剩七人了,又有三位老师傅到年龄退休了。>
而这个时候,曾经一度在海外热销的绢人产品,早被人们遗忘殆尽了。>
至于现在这个车间生产的东西,就只能放在重文区的工艺美术商店里,相对不起眼的地方去摆摆。>
不用说,去区属工艺美术商店的人,能有几个是外国人啊?>
去那儿的国内顾客,怕也没几个人有多余的钱,愿意花在这玩意上的。>
所以这是供销不对口,情况也就变得更恶劣了。>
一个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国潮1980】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九章 明珠蒙尘〗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71/17185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