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宫廷艺术(1/6)
过去,对于矿石质熔炼成的有色半透明材料,经加工制成的饰物,一般都称之为“玻璃”或“琉璃”。>
“料器”一词,是京城最先在本行业里通行开的。>
不用“玻璃”或“琉璃”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为避“流离”、“破离”的谐音。>
二是为了区别于建筑中使用的琉璃和近代透明的玻璃。>
三是从制作技巧上论,料器一般体积俏小,主要用于室内或案头陈设,以及佩饰等。>
做工更是尤为细腻,属于人造珠宝和人造宝石范畴。>
与建筑琉璃和工业玻璃相比,艺术品位无疑要高得多。>
所以“料器”,也就成了以玻璃料条加工制成品的简化词。>
后来沿袭下来并普及全国,以至成了自制玻璃器的同义词,也就成了手工艺品的一个行当。>
京城料器的历史远可追溯到元代,不过,兴盛却是到了清代时候的事儿。>
主要原因是因为清代舆服制度用料珠极多。>
而且从康熙朝起,国人便有了吸鼻咽的习惯,需要制作大量的鼻烟壶。>
这两项都大大刺激了料器生产。>
当年的御厂就设在海王村,也就是今天的琉璃厂,时称“御琉璃”或“宫料”。>
到了乾隆年,最有名的料器出自御厂一姓胡总监之手。>
凡经他手烧制的料器花瓶、鼻烟壶、盘、碗,都标有“乾隆年制”款识,一直为后人所尊崇。>
因人们只知其姓“胡”,“胡”字拆开为“古”、“月”两字,为此称其制品为“古月轩”制品。这么说吧,反正在清朝时,京城的料器的品种主要就是料珠、套料鼻烟壶、古月轩、以及妇女所用的各种簪环、戒指、纽扣、首饰等,其他品类还没有涉及。>
直至清末光绪年,才渐渐出现了各式的料器花台、瓶、碟、灯等生活实用物品。>
辛亥革命后的 1930 年,京城终于有了本地自产的料棍。>
自此,料器的价格因为制作原料破除了“广料”和“日料”的垄断,逐渐降低下来,变得越来越亲民。>
于是不但出现了料鸟和料兽的品种,连料花和料果也发展起来。>
京城人开始仿效过去宫廷摆放珠宝玉石盆景的做法,也在家中摆放料器花卉盆景和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国潮1980】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七十九章 宫廷艺术〗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71/17185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