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万事随转烛(2/6)

康熙青花《黄梅瓶》于1944 年由沪海收藏家收藏。

雍正粉彩《牡丹碗》四对由宝古斋于1945 年以每对四百大洋出售给日本山中商会。

刘永清以仿雍正青花瓷和康熙釉里红瓷为最佳,但产品极少。

五十年代,有港城的古董商聘他去法国巴黎献艺,被他谢绝。

此后,刘永清经由国家安置,得以进入广安门外南滨河路的京城工艺品厂上班。

这家厂子是建国后,京城唯一生产仿古瓷的专业厂家。

只是刘永清虽技艺高超,却脾气倔犟、孤傲。

为此,他与厂领导的关系相当不和睦。

在技艺传授上,也有藏私。

比如说,他将绘画、填彩、写款等一般技艺传给了徒弟。

而配料、配色、烧制青花瓷、釉里红的焙烧技术却从不传人。

七十年代末,因有京城郊区某乡镇企业的陶瓷厂出高价聘其复制明清官窑瓷器。

刘永清甚至因为和领导赌气辞去公职,极为不智的断了自己的后路。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去了才知上当。

这个乡镇企业的格局实在不高,聘请他只为谋求短利,生产的多为一般产品,精品甚少。

这个时候,他也只能暂时为乡镇企业卖力,盼着能帮助乡镇厂发展壮大,日后重获发挥一身所长的条件。

但天不遂人愿,乡镇厂不但没有什么雄图大志,而且极不讲交情。

到了1982 年,就因为仿古瓷市场的低迷,乡镇厂的本厂职工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生产技术,刘永清居然被厂方毫不留情的辞退了。

此时的刘永清,当然悔之晚矣。

可以说重新归京的他,年岁已大,老无所依。

而且这个时候,哪怕他再想将独门绝技传留下来,也已经晚了。

不论是他自己毛遂自荐,还是经友人奔走推荐,都始终无人与之合作。

要知道,这年头的仿古瓷行情确实不行啊,真东西都没人要,何况仿的。

所以说,这个年代的京城,并不仅仅是“葡萄常”一家为技艺的传续而烦恼。

人亡艺绝的情况,也并不比每年世界上灭绝的野生动物要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国潮1980】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八十一章 万事随转烛〗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71/17185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