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花汀 一(1/5)
“东佘山居”负阴抱阳,金带环抱。从此君轩往山南下山,在松柏竹梓间穿行,有一条小径,可抄近路直达山下的“代笠亭”,那是眉公的藏书之所。
众人三三两两结伴悠然下山,小径不宽,一路上始终有几个人跟在影怜身前身后,絮絮叨叨:
“姑娘可知,眉公这‘顽仙庐’名字何来?原是眉公……”
“眉公有诗曰:懒向……”
一个青袍的矮胖中年男子手肘一拐,将打断他的方巾青衣的龅牙男撇到身后:
“别打岔!啊,姑娘,是这样的,眉公有诗:懒向山中称宰相,偶于陆地做顽仙庐!故而由此名之!”
龅牙男在他身后伸着头不服道:
“这只是得名之处,这妙处却是……”
“陶弘景说:得为才鬼,犹胜顽仙。意思是如果做个有才的鬼,也比做个刚得到的愚笨的神仙强,眉公说自己是愚顽之仙,甚是自谦哪!”
这次搭话的白袍男子倒是人模狗样,十分齐整,细长的眼睛蔑视旁人,影怜的眼睛从他脸上倏忽飘过,缓步前行。
龅牙男赶到影怜面前,侧着身子随行,眼神期待,却神情猥琐:
“啊,还有这‘笤帚庵’名字甚是有趣,不知道的,也许以为就是简约之意……”
这几人故作高深扭捏作态,又是如此大献殷勤,也是可笑,影怜现在明白,为何眉公要问她和修微躲不躲了!
眉公精力有限,大多时候这样的人,他都交给儿孙辈分开接待,这次寿辰来客甚多,想必是忙不过来了!
白袍男子手往影怜面前一伸,侧身挡在她面前,阻断了龅牙男的声音,略带得意的挑着笤帚一般的眉毛道:
“姑娘,你可能猜到这‘笤帚庵’如何得名……”
影怜实在不想再听他们啰嗦,故意停住了脚步,故意沉吟道:
“唔,‘笤帚’,这个典故倒挺少的!……”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姑娘若是能猜着,在下愿为姑娘执帚扫径,如何?”
又是李嗣长!
影怜的眼睛从他脸上扫过,迅疾的掠过众人的脸,移到他们身后那片草地上的两只孔雀身上,莞尔一笑:
“那如何敢当,我猜不着,想来诸位也不会笑话我,猜着了,也不过是侥幸而已!”
李嗣长目不转睛,防着人给影怜递话儿,见一个穿着玄色底子织金团鹤纹圆领袍的年轻公子从人群中走出来,看似要挨近影怜身边,李嗣长忙拦住他笑道:
“不过旅途玩笑,在坐不知道的也多,谁还能笑话姑娘呢,子云兄你说是吧?”
李嗣长言笑自若,与昨日判若两人,悠然一语,引得几人附和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嘿嘿!”
“我倒是有耳闻,却也记不得清了,谁还记这个?”
……
旁边便有人拉着子云道:
“那个人是谁?”
子云摇摇头,拧着眉毛看看李嗣长,再看影怜容色不改,笑语吟吟道:
“我想到了一个,且说来大家听听是不是。曾见过佛祖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佛前有一个比丘,愚钝无比,佛祖让她念诵‘笤帚’二字,可她念了‘笤’便忘了‘帚’,念了‘帚’便忘了‘笤’,反复三年,终于能连续念出‘笤帚’二字,忽然大悟。这‘笤帚庵’可是来源于这个典故?”
其实李嗣长有如此自信影怜不知,一是因了“东佘山居”亭台、楼阁、轩室数十座,绝少有人都清晰记得出处来历,即便有所耳闻,也不过记得数个;二是这‘笤帚庵’的典故来历非常冷僻,且有关佛典,他自不会相信影怜这个小女子会注意此类典故。
然影怜此言一出,他藏在衣下的拳头顿时握紧。
影怜闪着杏眼左右顾盼,满眼的询问之色,却不问李嗣长,只问近旁的人道:
“我猜对了吗?”
影怜今日穿着天青色缠枝玫瑰团花纹云缎长褙子,里面是一件水红的立领长袄儿,领口两粒珍珠扣,莹白的裙子。头挽懒云髻,玉芙蓉掩鬓,金祥云发簪。宛然立在竹林之下,有如出水芙蓉,娇俏可人。
修微就在影怜前面不远处,她前日将东佘山居的亭台轩榭题名出处,捡了几处跟影怜讲了讲,其中便包括这“笤帚庵”,然影怜一听名字,便猜出了出处。修微自认文才胜过影怜,然假以时日,影怜未必不超过她,可影怜博闻强记的功夫,她自叹不如!心下暗自慨叹,自己已然要落后于后辈了!
见李嗣长几次挑衅,影怜这般淡漠处之,会心一笑,缓步下行。
子云微笑拊掌,继而一礼道:
“姑娘真博闻,在下苏问,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影怜还礼道:
“苏公子谬赞了,若非侥幸记得这个典故,便要道是‘笤帚者,扫把之谓也,扫除俗世尘埃,心底尘埃’了!”
众人呵呵一笑,连声称赞她见识广博,影怜料想再也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云间柳隐】最新更新章节〖蓼花汀 一〗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72/1720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