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三章 决择(3/5)
地的确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当年秦国统一天下,这里出了大力!”>
晋王目光闪动,“秦王扫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凤九霄道:“好诗!”>
晋王笑道:“诗是好诗,可惜不是我做的!”>
李公公媚笑道:“殿下,这么好的诗竟然不是您做的,莫不是谦虚?”>
赵光义笑骂:“谦虚你个头!这是李白的诗!”>
李公公恍然大悟,“哦,是诗仙太白的诗啊。”>
凤九霄见赵光义一听到秦王立刻双眼放光,怎会不知道又触动了他的野心,只当什么也不知道,笑道:“太白不但诗写的好,剑也舞的好!”>
李公公一脸无知的样子:“是吗?”>
凤九霄笑道:“大唐盛世,佩剑很流行。”李公公假装愚昧无知,凤九霄顺水推舟,也假装以为李公公愚昧无知。这就是刘灭周所说的人情事故。看破不说破。李公公装傻,是为了取悦赵光义,凤九霄配合装傻,是尊重李公公。>
李公公道:“怎么那时候流行佩剑?”>
凤九霄道:“反正即将把大蜀纳入宋朝版图,早晚要和蜀山剑派打交道,现在不妨和你聊聊剑的故事!”>
李公公道:“好啊!”关键他是看到了赵光义眼中泛起了兴趣,否则他可不敢抢答!>
凤九霄道:“剑起于轩辕,兴于大唐。《黄帝本纪》中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上古时的剑冶炼技术不行,剑也只是个概念,还不能算是武器!《礼记》中记载,商朝产生了真正的剑,但剑身短,形制上与匕首相似。商朝中后期产生的剑,矛头与匕首相结合衍生出了双刃剑。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剑才成了可以杀人的兵器。秦汉以后,关于剑器的选择与佩戴装饰也逐渐衍生成一套标准,与身份等级制度有关。另外每个人的佩剑都会参照自身的体型和身高特制,剑从最初的短小精悍逐渐演变为长剑在身。荆轲刺春王用的鱼肠剑,短小可藏鱼腹,长不及半尺,而秦王自己的剑却长达七尺!”>
凤九霄顿了顿,接着道:“唐朝之所以尚剑,离不开皇室对于道家的推崇。司马迁曾经将“论剑”提高到“与道同符”的标准,提出不具备“信廉仁勇”等品质的人,不足以谈论剑道与兵法,这个道理与谈论道法是一样的,谈论剑道对内可以治身,对外可以应对外界的忧患,君子的道德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刀光如月映九州】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六六三章 决择〗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73/173671/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