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胜算(2)(2/6)
—李舜臣。
此时的李舜臣刚刚得到解脱,元均战死后,他奉命重新组建朝鲜水军,虽然朝中还有很多人看他不顺眼,但眼下局势危急,这个烂摊子也只能指望他了。
李舜臣之所以不招人待见,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此人虽才具甚高,为人处世却不行,不善与人相处,碰谁得罪谁,作为下属,是十分难搞的。
但陈璘干净利落地搞定了他,虽然他在国内一口粤语,官话讲得鬼都听不懂,但到了国外,也就无所谓了,反正无论官话、粤语,人家都分不出来,一概不懂。而陈璘也充分发挥了他搞关系的特长,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李舜臣进行了良好的沟通。
这种方式就是写诗。
一到朝鲜,陈璘就写了这样一首诗给李舜臣:
不有将军在,谁扶国势危?
逆胡驱襄日,妖氛倦今时。
大节千人仰,高名万国知。
圣皇求如切,超去岂容辞!
就文学水平而言,这首诗大致可以划入打油体或是薛蟠体,还不是一般的差劲,但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政治水平十分高超。
前四句是捧人,作为李舜臣的上级,对下属如此称赞,也真算是下了血本。
第五六句继承风范,大肆夸奖李舜臣同志众望所归,威名远扬。但这只是铺垫,核心部分在最后两句,所谓圣皇求如切,隐含的意思就是劝人跳槽,建议李舜臣别在朝鲜干了,到明朝去另谋高就。
综观全诗,捧人是为了挖墙脚,挖墙脚也就是捧人,浑然天成,前后呼应,足可作为关系学的指定教材,写入教科书。
李舜臣被感动了,于是他连夜写了几首和诗回复陈璘,表达自己的感慨。并同时表示,愿意听从陈璘的指挥,齐心协力,驱逐倭奴。
我一直认为,像陈璘这样的人,即使跑到火星上,都是饿不死的。
成功实现团结后,经过麻贵鼓动,陈璘率军参加了顺天战役。然而由于战局不利,麻贵率陆军先行撤退,水军失去支援,只得铩羽而归。
麻贵告诉陈璘:我军作战计划已定,自即日起,你所属之明军,应全部开赴海上。
陈璘问:所往何事?
麻贵答:无定事,来回巡视即可。
陈璘再问:那你准备干什么?
麻贵回答:我哪里也不去,驻守原地。
看着一头雾水、满腔怒火的陈璘,麻贵终于说出了谜题的答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最新更新章节〖第267章 胜算(2)〗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77/177102/268.html